第28章 边疆烽火军情急,忠勇将士戍国门(1/2)
科举革新带来的新学风与新人才逐渐在大宋的朝堂与地方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力,国家的治理越发有条不紊。阿念的医馆里,学徒们在听闻朝堂新象后,愈发明白自身所学皆可对国家有所裨益。阿念则继续钻研医术,她在医馆的后院开辟了一小片药园,种植着各类药材。此时的她,身穿一件淡蓝色的布衫,手持药锄,精心照料着药苗,微风拂过,发丝轻轻飘动。
清玄在道观中,亦关注着世间的这些变化。道观的偏殿里,新添了一些学子们送来的经史典籍,清玄与弟子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书中的治国理政之道。他望着窗外葱郁的树木,说道:“国家之兴,犹如树木之盛,需多方滋养,如今人才之育,恰似清泉润木。”
然而,就在大宋内部蓬勃发展之际,边疆却传来了烽火军情。北方的辽国,看着大宋的繁荣昌盛,心生觊觎,开始在边境频繁挑起事端。
在大宋的边疆重镇雁门关,守将李忠率领着一众将士驻守在此。李忠年近四十,身形魁梧,虎背熊腰。他的脸庞犹如刀削一般,轮廓分明,浓眉下的一双眼睛透着坚毅和果敢。他常年征战,皮肤黝黑粗糙,那是岁月和风沙留下的痕迹。他身披厚重的铠甲,铠甲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无数次战斗的经历。他手持一把长刀,那长刀久经沙场,刀刃上隐隐泛着血红色的光芒。
李忠深知雁门关的重要性,它是大宋北方的门户,一旦失守,辽国的铁骑将长驱直入。他对将士们说道:“诸君,我等身负家国之重,雁门关在,大宋之北境则安,今辽人来犯,吾等唯有死战。”将士们齐声高呼:“愿随将军,死战报国!”
在雁门关外的草原上,辽国的军队如乌云般压境。辽国的主将耶律洪,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他的脸庞宽阔,眼神中透着凶狠和贪婪。他身披华丽的皮甲,头戴插着羽毛的头盔,手中握着一把狼牙棒,那狼牙棒上的尖刺在阳光下闪着狰狞的光。
耶律洪驱使着辽国的骑兵,开始向雁门关发起冲锋。马蹄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李忠站在城墙上,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将士们防御。他大声喊道:“弓箭手准备,放箭!”刹那间,城墙上的弓箭手们弯弓搭箭,箭如飞蝗般射向敌军。许多辽国的骑兵被箭射中,纷纷落马,但后面的骑兵丝毫没有退缩,依旧奋勇向前。
雁门关的城墙高大坚固,宋军凭借着城墙的优势,一次次击退了辽国的进攻。然而,辽国的军队人数众多,而且他们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从未停歇。
在宋军的将士中,有一位年轻的士兵名叫张小虎。张小虎年方十八,是第一次参加如此激烈的战斗。他的身材虽然略显单薄,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无畏。他紧紧握着手中的长枪,枪尖微微颤抖,那是紧张与兴奋交织的表现。他看着身边的战友们奋勇杀敌,心中充满了敬佩,也暗暗发誓要像他们一样英勇。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到了夜晚,辽国的军队暂时停止了进攻。李忠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安排将士们轮流值守,加固城墙的防御工事。他亲自在城墙上巡视,查看士兵们的状态和城墙的受损情况。他走到张小虎所在的岗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虎,今日之战,你表现得很勇敢,但莫要掉以轻心,辽人狡猾,夜间亦可能偷袭。”张小虎恭敬地回答道:“将军放心,小的定当坚守岗位。”
而在大宋的朝廷内,得知雁门关军情紧急后,立刻展开了商议。皇上坐在龙椅上,表情凝重。大臣们纷纷出谋划策,有的主张派遣援军,有的建议与辽国进行谈判。其中,一位名叫王大人的老臣站了出来,他说道:“陛下,雁门关乃我大宋之咽喉,绝不可失。臣以为应速派援军,同时筹备粮草物资,以支持边疆战事。”皇上听后,点头称是,当即下令派遣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将领率领的援军前往雁门关。
这支援军的将领是赵勇。赵勇年约三十五岁,他自幼习武,精通兵法。他身材矫健,步伐沉稳有力。他的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一种临危不惧的镇定。他率领着援军日夜兼程,赶往雁门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