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见得多了(1/2)

邬安作为医院里面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的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不知今夕何夕的日子,已经好几年了。

都说人的身体七年就会全身代谢一遍,这话不假。

因为作息不太一样了,他整个人的状态和从前也不太一样了。

从前的看法和观点也不太一样了。

从前他觉得很多不可打破的观点,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太年轻。

甚至于,身体大不如前,没有那么多的冲劲,他也有点无可奈何,因为无法走进一段关系。

自然而然因为体力跟不上,反而没有心思计较了。

常听老一辈人说,年轻人还是要趁年轻多去干点事,最好把结婚生子也做了。

这话不假,因为生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少从他这几年不停地跟着各个科室学习来看,见过了青少年和中青年的作息之后,长辈们的话,大体上的方向还是没有错的。

至少,是能和大部分的方向对上的。

并且他们在试图揭开一个真相,让大家知道。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以困难太多了为由退缩了,不干了。

这让他们也是很头痛。

遇到困难就放弃,喜欢不下去的借口而已。

而且,邬安以前是个恐同,是个重度歧视除异性恋以外的患者。

可是,后面的事情一直在颠覆他的观念。

搞得他都无法再维持以前的歧视了。

他觉得,勇敢做自己的人没有错,在歧视的人才是精神病。

忍耐并不是美德。

愤怒才是美德。

并不能因为同性恋是小众群体,就边缘化他们,不尊重他们。

因为这只是个人的选择。

而且他们之下还有更小众的群体生存。

比如说双性恋。

这类人群更加不敢坦白。

所以,同性恋也好,异性恋也好,好似决定大家不能在一起的原因不是性别啊。

而是在一起生活以后的,饮食习惯、风俗文化、三观差异、思想境界、行为处事、做事表现……

是生活与现实的种种因素、方方面面。

这些事情不是那么好解释的。

而且见多了急诊科的二三事后,邬安也早就明白了,别人的逻辑不要随便纠正。

能顺应就顺应。

人命要紧。

要是跟病人扯皮,没办法快速就医,怕是那个真正需要救治的人都要没命了。

他们爱干嘛干嘛。

作为医生管不着。

医生只负责治病。

救人是病人夸大出来的词汇。并不是事实。

而且,稍微一点事情就吓到,怕是那些来就医的人也不敢说了。

讳疾忌医。

所以邬安的接受程度普遍上高了。不,上升了。

没办法,这个世界总有些玄幻的事情。

不接受也不行。

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使命在哪儿。

感受到恶意就恶意。没问题,也都是小事。

只希望大家的正常作息都能调整得过来,都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太过否定自己,也不要老是内耗攻击自己。

他们能够一路经历那么多事情,却依然好好地活着已经很不错了。

邬安也同样体谅他们这一路走来的不易。

所以更加懂得了,要来医院是有多大的勇气。

因为之前积累的习惯让一个人压抑到了极致,才萌生了要来医院整治的想法。

可是大多数人都是死扛,宁愿自己活得浑浑噩噩,也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治疗的机会。

这些他们懂,他们都懂。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医院里找回健康。

有些人不喜欢,有人需要。

不喜欢是因为他们自己天生乐观,有无穷能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