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外号——司马牛和拗相公(1/2)
各个时空的皇帝,尤其是宋仁宗之前的皇帝都十分惊异,还有如此仁慈的皇帝?
大臣拽着衣服喷口水,都不发火的?
赵匡胤听到盘点到宋朝的皇帝,以为也是如同什么神医棋圣之流,不免紧皱眉头,到了此刻才渐渐松开。
仁君啊,出了如此多的名臣能将,想必也是盛景气象,只是为何后世人的弹幕总是让他觉察出一丝阴阳怪气的味道,为何要叫做‘大送’而不是‘大宋’?
“仁吗?过仁且懦,分明是‘宋’,却被称为‘送’,难道这位仁宗也予外敌一味宽仁?”李世民有些不解。
“父皇,天幕上说同时代的辽国皇帝都为其哭丧,想来这位仁宗也让敌人钦佩才对。”李泰出声道。
一边的李承乾却有不同的见解,“这后世之人说的负面评价应当也是和‘送’字有关系,应当是和父皇说的那样,仁且懦。”
“先看天幕之上那些弹幕如何说。”李世民没有马上下定论,而是又看着天幕。
朱清谷继续说,“许多宋代名臣,都是在仁宗一朝科考,然后渐渐声名显扬,以至于名垂千古。”
“比如说冯梦龙的偶像苏轼,以及苏轼的弟弟苏澈,文坛巨星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曾巩等等,不是在本朝科举上岸,但在本朝也开始扬名的也有晏殊、范仲淹、狄青、种世衡等等,或名臣或名将。”
“后世出名的唐宋八大家,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六人,全部出自仁宗朝。”
“不讨论大送骨头软,对外输出永远都是忍一时风平浪静的主要政策,他对士大夫关怀备至,对身边的人仁慈博爱,才让这一朝喷涌出如此多的人才,在华夏历史上的文化成就极高,明代文学家李贽便认为宋仁宗一朝中‘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宋吧,你说吧,我对他是又爱又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是在说大送啊,那我走了。]
[主要还是因为大佬们出现在语文书上历史书上,我对他们持有滤镜,但你祛魅之后再看看这些名臣,司马光把将士们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送回去,我???]
[王安石也是,改革太激进了,而且脱离现实,改得人心惶惶。]
[那些士大夫个个都是蝗虫,你一改,那是要从他们手里抢蛋糕抢钱,谁会愿意?]
本来还在说名臣能将,不知道多少人高兴自己也位列其中,之前还有些羡慕包拯直谏之名传遍天下,现在被点到的人也有点美滋滋的。
但是一听后面阴阳怪气的话也感觉不对头了,尤其是说‘士大夫都是蝗虫’,简直就是戳了肺管子,点燃了烟花仓库了。
不少人就朝着天幕上面骂——
“尔等后世子孙懂什么?西夏贫瘠苦寒,又是趁人之危,留下这些地方不过是无谓的浪费。”
“没有士大夫,皇帝如何治理天下?优待士人,乃是自古有之!”
“青苗贷贻害无穷,又有人用新法从中谋利,他王介甫为了改革,难道不是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