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事了(1/2)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长安十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下的江湖格局,大致以秦岭为界,往北有河朔群雄,往南有烟波诸客,东海则近旁门,西境多为左道。单就大理寺的这一份记载来看,当初与靖王交好的势力几乎遍布半个中原:起自河朔,越过秦岭,勾连江南。时若闻匆匆翻过几页,其中竟还有“试图联合诸派打通般若剑阁”的文字。
靖王所谋求的,竟到这种地步不成?
时若闻越翻越惊,越翻越疑,待到粗略看完这厚厚的册子,他神色已满是惊诧。
这册子上,详细记载了靖王与江湖各门派的往来,并附以极详尽的叙述。有些记载并不是什么隐秘,只是烂大街的琐碎,比如某某山庄的大弟子喜好红绸,某某剑派的掌门惧内;但有些事情却是极度隐私的:某位德高望重的江湖前辈喜好豢养娈童,梁州某位掌门其实曾酒后做下令人不齿之事,金陵城某位宿儒家中藏匿前朝遗孤,等等等等。
这些不曾为人知的、随便一件都是值得江湖为之侧目的惊天秘闻,绝不是大理寺想查就查的出来的,短短三日之内,要北上南下查明一切,绝无可能。
时若闻合上册子,神色凝重。
册子里的记载,有些是时若闻在碧落楼看过的,有些,时若闻二十多年捕快做下来大小也知道,可有些却是他从未听闻过的,甚至都不敢相信的秘闻。
莫非当初三日结案,是为快刀斩乱麻?
时若闻心想:倘若靖王吴宣禾真有如此本事,那三日结案便不算太快,反倒太慢,册子中记载的靖王伏笔绵延南北千里,若是托着非要论个详细,只怕那些江湖人要做鱼死网破的打算。
但这一切都太过突然了,要时若闻相信一个闲散王爷其实可以翻雨覆雨,未免太过困难,但眼前的册子详细缜密,挑不出半点毛病。
如今看来,无非两种情况,第一,是靖王受人陷害,遭人设计。可这些针对靖王的手笔未免太大了些,有本事给出这么多消息的人,没道理不能选择更简单的方式,为了一个闲散王爷,何至于此?
第二,便是这册子、这案牍、这卷宗、这些物件所代表的事情都是真的,靖王确有谋逆之心,也确有谋逆的手段,多年闲散游玩不过是伪装,只待先皇病重垂危便要一举发难。
倘若是第一种情况,使出如此大的阵仗对付一个闲散王爷,那靖王身上定然是有什么值得这样做的条件,可靖王是庶出,虽为皇室却并没什么金银积蓄,莫非是牵连到了什么隐秘中去?可若真牵连到什么不可知不可说的隐秘中,大不了一剑刺死靖王便是,先皇十五个皇子,死在江湖人手里的不也有两个。
时若闻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解释,要让靖王死的干净并不是什么难事,江湖上的阴毒武功比七情谷的药方都要更新的快,这个世上害人的法子总比救人的法子多。但他不愿相信靖王真有如此本事,当初的长安城三日之内归于平静,之后他虽远在西域,却也没听过中原有哪怕半点动荡的消息。
倘若靖王真和河朔及江南诸多门派有所勾结,为何这些门派如此静默无声?朝廷一不做缉拿二不警告,大大方方放过去,难道朝廷自信江湖没胆子惹事吗?笑话,百年之祸中死在江湖人士手里的皇帝绝非少数,这种风气延续到今日的江湖,便是不畏皇权的胆气。朝廷对江湖的畏惧,时若闻身为巡捕司中人,知道的清清楚楚。
倘若是朝廷利用靖王手里这些消息,转而控制了这些门派呢?时若闻沉思片刻,又否决了这种可能性。那册子的情报虽然隐秘珍贵,但并不足以做到控制,最多是让部分人妥协,事实上,依照时若闻多年对江湖的了解,这种妥协只需要一点点火星,就会演变成由互相猜忌组成的大动干戈。
如此不稳定的妥协,绝非朝廷所希望的。
这些胡乱复杂的想法在时若闻脑海中翻腾不息,却总是没有一个合适的解释,时若闻知道,这是因为他所知道的还不够,既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大理寺的这份案牍半真半假,其中的话不可轻信也不可不信,他能从这儿的信息中推断出来的,只有靖王这一个点,他能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靖王绝非看上去那么闲散舒适。
但靖王已死,靖王府上下流散民间,无论在何处天涯,总归是不可能在长安城的,况且二十三年过去,纵使有当年王府旧人身在长安,身份音容也早已大改,何况依照太宗皇帝的性子,靖王的心腹只怕早被铲除。
从别的角度查呢?
时若闻静静地盯着这书架,长明灯的影子在他眼中跳动。
当初在位的诸位官员中,大理寺卿告老还乡死于十年前,刑部尚书为废太子求情被贬为庶民不知去向,御史台的御史两三年便一换,当初主事之人早没了下落;在当时的朝堂上,有资
格接触到这起案子的,至少也是四品,有这个资格的人并不多。
但太久了,时若闻闭上眼,喃喃道:“太久了,太晚了。”
当初的旧人就像九渊剑下压着的那几页卷宗一样,早就消失了。
时若闻叹一口气,整理思绪:靖王已死,靖王府也分崩离析,这条线索断了;而当时知道些许内情的人大多辞官,长安城中如今仅有的太宗时期的老人并不多,在当时有资格接触这件事情的,只有时任太傅的陈扶翼,但陈扶翼已经近九十岁,难道还要时若闻逼问不成?
若是寻前人手札纪事一类,或许有些线索,但时若闻已经没有时间了。
他眼神逐渐坚定,想到了一些人:当初宫中的内侍。那年冬天,长安城中并无宫中清洗内侍的消息,事后也没有什么血腥的传闻,宦官宫女久在宫中,若不遇皇恩浩荡永无自由之日,当今皇上并未有过大赦之类的事情,宫中当初的旧人,一定还活着几个。
时若闻忽的想到韩重阳,心中没由来泛起一丝惊悸。身为皇上心腹,韩重阳却只是一个中御府的普通太监,朝官畏他也好厌他也罢,却不能忽视他,他却没半点丑闻传出,实在可怕。
时若闻俯下身子,将第三层的一应物件看过,都是些靖王府的旧物。
第一件是靖王的衣冠,用白绫布盖着,宫里的白绫布做工很好,二十多年过去,上边的血迹都消了,白绫却还是惨白。第二件是皇子的佩剑,本朝皇室文武兼重,皇子公主能识字时便要自己选一柄剑,靖王吴宣禾选的是静暝剑,此剑以柔见长,吴宣禾也因此得封靖王。摆在静暝剑旁的,是一柄缀有明黄剑穗的朴实长剑,时若闻知道,这是皇室用剑。之后便是些琐碎杂物,以大理寺的眼光看是证物,以时若闻看来,追究这些不知真假的东西只会徒增烦恼。
确认罢这些东西对自己毫无用处后,时若闻起身便要离开,余光却瞥见长明灯下,静暝剑上覆着一层薄薄的尘土,他是半个江湖人,见不得宝剑蒙尘,心中顿觉悲戚惋惜,俯身拾起长剑,抬手并剑指轻轻掠过剑身。只是手指拂过,却觉剑身有些细微糙涩,不由得心中困惑,反手一挥长剑,手腕一抖,一股灰尘散去。
时若闻举起长剑放到眼前再看,细查之下却觉奇怪,又用袖口细细擦了擦,却始终擦不去几点异色,他心中疑惑之余,快步走到长明灯下,借着烛火看了又看,才发觉是有几点锈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长安十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倒是奇怪了,静暝剑不是凡铁,没道理在这文库吃几年灰就生锈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