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难断(1/2)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长安十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若闻见董武柏眼神闪烁,眉梢露出一抹隐秘喜色,旋即隐藏于肃然语气之下:

“想必董大人也知道,昔日隋延平跟随太祖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勇武智谋均是世上少有,太祖甚至有过禅让的想法。后隋延平竟起兵叛乱,险些令中原又归于乱世,太祖震怒,处以极刑。”

董武柏无奈地苦笑一声,心想何止是极刑两个字能说全的。昔日太祖与反王隋延平两人从祖地揭竿而起征战四方,生死都一起走过,却没能善终。关于隋延平谋反的起因已经被埋没在史书中,没人知道为什么两个沙场上走出来的同袍兄弟,最后自相残杀。反王隋延平伏诛后,太祖将其抄家灭族,并下令隋氏子弟永世贬为庶民、不可为官吏,刑部断案,有隋姓子弟牵连者罪加一等。

那是本朝最重的一桩处罚,也是太祖在位时所下的,唯一一起灭族的旨意。从隋延平后,本朝再无封王一事。

“东海王隋延平,往日是太祖之外第一权贵,世上无人能出其右。倘若是他,确有能力建立起什一堂这样的组织。因此,巡捕司决定顺着这个方向查下去。”

董武柏望向时若闻的眼神多了几分莫名色彩,他轻声提醒道:“时大人,太祖有令,东海,哦不,反王隋延平谋反一事,不可再查、不可再提、不可再牵连。”

“这是自然,”时若闻并不否认,只是换个说法:“巡捕司所查,是什一堂,并非隋延平。”

董武柏深深地看了时若闻一眼,心中不由得对巡捕司有了几分新的认识,一时间有些质疑和提防,却又想到时若闻敬重自己才冒着风险讲出这些话,心中霎时满是愧疚。

时若闻认得这眼神,朝中大臣望向巡捕司的,大多都是这般提防,董武柏还算有良心,没当场质问他时若闻一个欺君罔上的罪名。

烛火悠悠,室内多了几分寒意。

“巡捕司顺着这个查什一堂,果然查到了东海。东海那处,民风淳朴,但有祭祀之风盛行。我们查来查去,经由一座淫祠,查到了一件案子。这案子牵涉隋延平旧时布置,其中诸多细节与什一堂极为相似。只可惜,往事久矣,线索终归太过模糊,查到最后,其实算是一无所获。”

“算是?”董武柏听出一丝蹊跷。

时若闻手抚横刀盘膝而坐,仿佛陷入回忆:

“东海也是武风昌隆之地,我们追查什一堂的时候,是以一柄短剑为线索。那短剑三寸又七分长,鲨齿作柄,金缕为带。董大人或许不知道……”

“我知道,”董武柏神色越发凝重,出声打断时若闻,说出了那柄短剑的名字:“玉灵。”

“不错,玉灵。”

玉灵短剑,是太祖于东海征战时所获神兵。当时在一处无名洞窟中寻到一长一短两柄剑,太祖持长剑,其名为九渊,隋延平得短剑,其名为玉灵。这两柄剑随二人征战数十年,后隋延平获罪,家产尽数抄没,唯有这一柄短剑下落不明,太祖曾以万户侯为赏,想找出这柄短剑,终无所获。

而太祖皇帝死前所颁遗诏中,这万户侯的悬赏仍旧在,只不过从“归还于朕”变成了“陪葬”罢了。

这种细节讲出来,董武柏彻底由半信半疑,变为了惊诧,不由得开始思考,倘若什一堂确为隋延平布置,大理寺又当如何应对。

摇晃的烛火映照出时若闻的闪烁眼神,仿佛有一团火在那儿燃烧过,现在只留下余烬。

“具体的过程,请董大人原谅,在下不能说出,事实上,若非碧落楼确有记载,连我也不敢相信此事是真。而结果便是,什一堂可能是隋延平在意图谋反前布置的手段,但太祖面对内忧外患时,决定抢先平定东海,以至于许多后手未曾面世,便因隋延平伏诛而消亡。”

董武柏脸色阴沉如水,被这惊天的秘闻震惊。这布置绵延至今令他惊诧。隋延平此人有智将之称,无论是大小征战还是治理朝政,都没有出过半点纰漏,那他做的布置,又会有什么样的力量?

董武柏想不出来,也无法想象,他手指轻轻按住桌上的卷宗,喃喃道:“若是反王布置,许多地方就解释的通了。”

“不错。”时若闻心想:若是反王布置,什一堂能在朗朗乾坤下隐匿踪迹,无人能查清渊源的原因就简单了,因为这天下本就是他鼎力打造的,在乱世之中布置些后手,待到时机成熟再串联起来,对于隋延平而言绝非难事,甚至有可能,这只不过是一些随意布下的暗棋,如今失了旧主罢了。

董武柏当即挥袖起身,“时大人,此事非同小可,我须进宫面圣才是。”

“不可,亦不必。”时若闻并不阻拦,只是坐在那儿,平静道:“巡捕司立足朝堂全赖皇上信任,这种大事,早在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上报御书房了。董大人此时去,也不过画蛇添

足。”讲到此处,时若闻露出一丝莫名神色,“何况,这事情,董大人本不该知道的。”

董武柏一拍额头,骂道:“我这个糊涂脑子,”旋即盘膝坐下,拱手道:“是我鲁莽了,时大人不惜坏了规矩告诉我,我竟然还想着面圣,真是糊涂蛋。”不过这确实也正常,隋延平之乱并非止步于天观年间,在之后,也有许多故事牵连于他,朝廷对此,向来重视。

时若闻点点头,表示自己可以理解,却又露出遗憾神色,说道:“若是以反王隋延平为出发点,推理什一堂的行事逻辑,便有许多地方可以解释。但天观三年距今,已经三代帝王,太久了,巡捕司也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查案不是胡乱猜测,需得有的放矢,只是,只是隋延平,又该怎么查呢?唉,不知我这幅残破身躯,还能否亲眼见到什一堂伏诛。”

说罢,时若闻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暗自运功于穴道,挤出几条皱纹来,在微弱烛火下更显疲态。

董武柏是读书人,读书太多,见惯青史之上英雄迟暮,此时更有所感,不免感同身受,眼神之中多了几分钦佩。他身为大理寺少卿,虽是文官,但却与别的官员又有不同,看巡捕司的眼光更公正一些,对时若闻的了解也更多一些。情景交融之下,对这位孤身在西域二十年的捕快,心中没由来生出一股敬意,只觉有此知己,万死不辞。

时若闻静静感受着董武柏的情绪变化,心中叹息。读书人总难冷静,这位董大人正直勤勉不假,城府却并不深,与别的官员一比,甚至可以说有些浅了。读书人慷慨激扬也好,怒发冲冠也罢,简而言之便是被情牵引的可能更大罢了。

“时大人,”董武柏暗自下定决心,喊了一声,时若闻抬起头来,面露疑惑。

“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