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线索(2/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长安十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并不否认,“什一堂的生意麻烦的很,既要准备密文,收集情报,又要小心行事不敢出一丝纰漏,丹枫山是收钱办事,什一堂倒像是强买强卖一般。以常理来讲,什一堂有如此周密健全的情报网,大可以做些敛财更多、风险更少的生意,完全不必像鼹鼠一般躲在暗处。”

董武柏越听越糊涂,挥手打断时若闻,语气犹豫又疑惑:“可听时大人这么讲,什一堂简直像个……玩笑一般。”

“不错,”时若闻放下册子,回道:“正因为什一堂像极了一个拙劣的玩笑,巡捕司才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董武柏也是聪明人,一点就通,只犹豫片刻就恍然大悟。仅仅以手段论,什一堂的做法更近乎于勒索敲诈,但以结果论,这种做法却真正达到了隐秘的需求,什一堂并非和雇主做生意,强迫雇主选择自己,这种强迫意味着什一堂永远主动,稍有风吹草动大可以抽身事外,继续润色下一个目标。巡捕司和大理寺查案,总不可能未卜先知,可查来查去,就算查到雇主身上,雇主也的的确确一无所知。

但这做法真没半点问题吗?董武柏皱着眉头,沉思许久,总觉得有什么东西被漏掉了。他斟酌片刻,问道:“可什一堂为什么要这么做?”

时若闻知无不言:“巡捕司也想过。第一种猜测,是什一堂的的确确是杀手组织,用这样一套体系,也是用来确保自己的安全,毕竟金钱易得性命难求,若是稍有不慎被巡捕司或江湖正道盯上,覆灭只在旦夕之间,过往的许多大宗大派,有的甚至连些个皇帝都能刺杀成功,之后还不是落得个灰飞烟灭。何况什一堂暗杀获利的确丰盈,其他的生意,很少有如此利润。”

董武柏点点头,这样想来倒也无不可,行事谨慎并非缺点,何况这种刀尖起舞的生意。

时若闻继续道:“第二种猜测:什一堂是杀手组织,但并非独立,而是依附于旁人,诸如紫泉宫这类邪道。这样一想,什一堂便是用来扫除障碍的工具,而所谓的杀手组织,不过是掩人耳目。”

“只是这么多年,什一堂杀人却是荤素不忌。正道的人他杀,黑道的人他杀,朝廷的人他杀,江湖的人他杀,有能力组织起什一堂的那些大派,哪个谈起什一堂不是咬牙切齿?这样想来,又觉的不妥了。”

董武柏嗯了一声,顿觉言之有理,低头沉思。

时若闻顿了顿,讲出第三种猜测:“最后一种猜测有些臆断,但也不无道理。有人猜测,什一堂其实就

是一个纯粹的杀手组织,任何的多余猜测本身,就是什一堂用来掩饰自己的伪装。什一堂刻意守着古怪的规矩,用敲诈这类手段做上门生意,本意就是混淆视听。无论什一堂手段如何如何不讲道理,作风如何如何不能以常理推断,可有一点改变不了:什一堂与做生意的雇主做生意,生意之后才会杀人,倘若那雇主不愿意付钱,什一堂绝不会再出现的。”

董武柏出神地盯着烛火,疑惑道:“为财杀人,是杀手无疑,这话倒也没错,可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只是他想来想去,那些猜测大多脱离不了时若闻的框架,要么就与文书案牍不符,思前想后翻来覆去,终于化作一声长叹,董武柏无奈道:“说来说去,时大人,巡捕司也没有证据吧。”

说着,董武柏起身指着满屋的案牍,神色平静,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时若闻:

“什一堂这颗钉子,难道真没法子除去?”

“至少现在不能,”时若闻轻轻用手抚着横刀,神色平静:“但什一堂不可能永远这么隐秘下去。董大人,请稍安勿躁。”

董武柏为官的日子也不短,这点城府还是有的,只是他总觉得白天的怪异至今仍然笼罩在自己身边,董武柏叹一口气,走到一排书架前,抬手抽出一卷厚厚的卷宗,卷宗虽无明显积灰,却能看得出来年份以及久了。

“时大人,这便是大理寺关于什一堂的全部卷宗了。”

时若闻伸手翻开,带起一阵陈年灰尘。他起初还惊讶大理寺的存货未免太少,只是很快也释然,大理寺不是寻常讼狱衙门,牵涉中枢权贵时才会出面,什一堂虽然有能耐,却也不至于天天追着朝廷要员杀,否则再隐秘行事,也拦不住朝廷的无孔不入。

董武柏瞧出时若闻心中所想,主动开口道:“大理寺关于什一堂的卷宗合计一百三十一页,分三件案子。第一件,是十五年前北三军督军御史被杀一案;第二件,是十七年前奉命前往东海疏通水利的钦差大臣被杀一案;第三件,是十八年前治理湖州水患的大臣被杀一案。”讲到此处,董武柏颇为自嘲地笑着道:“与这几位大臣比起来,我倒似乎还真不值得杀。”

时若闻并不翻开卷宗细看,只是用手轻轻叩着发黄的封皮,笑着道:“董大人谦虚了。”

董武柏见他没有翻阅的意思,疑惑道:“这三卷案子,时大人莫非在巡捕司已经看过了?”

时若闻摇摇头,“我从紫禁城一出来就到这儿了,哪里有空回去。只是董大人,办案的事情且先放一放,你和我说一说白天的事情,可好?”

“也罢,”董武柏随意坐下,却一时不知该从何处说起,时若闻便道:“你可记得那怪人的模样?”

董武柏闭眼想了又想,犹豫道:“大致的情况,我在宫里也说过了。那立在檐角的怪人,我虽看不清他到底什么模样,但隐约看见眼睛是两点红光,加上他站在东方,轮廓被太阳一照,自然看的清楚,是个侏儒大小的,也不胖,瞧不清衣裳,只知道是白色。”

时若闻沉思片刻,又问道:“之后董大人可有往檐角查探?”

董武柏答道:“确有人上去过的痕迹,很新。”

时若闻又问道:“那那封信,现在何处?”

董武柏把手伸到案几下边去,掏出一个方盒子来,打开一看,一封信静静地躺在里边。打开读,确只有“什一堂,通化坊,章文谐”九字,字迹并非手写而是活字,从这边是找不出什么线索了。时若闻用手捻了捻纸张,好奇道:“我倒是没在长安没见过这种纸。”

这方面董武柏是行家,“这种纸叫白鹿纸,北方做不出来,要在南方做,以乌江水、烟罗树为原料,色白如鹿,故此得名。时大人,这种纸虽不常用,但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你若是想从这儿查,是查不出来的。”

这倒也是,时若闻想到自己怀里那封信,那纸张才叫稀罕,不必查就知道是谁的。

“如此说来,这纸上是没什么线索喽。不过有人要和什一堂作对,又会是谁?”

董武柏揣着袖子,侧着头分析道:“会不会是那个侏儒模样的?”

时若闻摇摇头,“董大人莫要这么想。那人是不是侏儒尚未可知,按董大人所说,看到那人白衣红眼,可江湖上从未有过这么一号侏儒。董大人不是武林中人,看走眼很正常,我倒觉得,那人或许只是个矮子,被阳光一照,显得更矮罢了。”

董武柏听出他话里有话,问道:“那江湖上,有这么一个矮子不成?”

时若闻点点头,“有的。白衣红眼,身形矮小,轻功高超。那人叫纪清。只是董大人,纪清亦正亦邪,独来独往,与什一堂素无瓜葛,没道理做这种好事。”

董武柏细细想了想,倒是颇为认同,“没道理他递了信,还有心情在檐角上看着。”

“不过,如果是纪清……”时若闻稍加思索,喃喃道:“或许他会看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