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通讯员培训班(1/2)

时光回溯至八十年代以前,在那个时期,党和政府对新闻宣传工作予以了空前的高度重视。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党报党刊以及电台均将通联工作视作关键要点。

当时,专业新闻队伍相对薄弱,稿源严重短缺,在此状况下,他们采取了一种颇为有效的办法:通过层层筛选并精心培育大批业余通讯员,使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民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之中。

这样做,不但极大地增强了新闻采编的力量,还切切实算地解决了稿件来源稀缺这一难题。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方面,更是大力推进骨干通讯员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因为众人都明白,拥有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过硬的骨干通讯员队伍,就意味着能够在宣传领域占据优势,赢得更多展示本地区发展成果、特色亮点以及先进经验的珍贵契机。

如此一来,既能提高本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又能为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所以,从那时起,培育优秀的业余通讯员,便成了各地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八十年代初期,大庸县正蓬勃发展。为在交通条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加强对农村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对 三十一个公社实行设区分片管理。这七个区公所犹如散落在大地上的闪耀明珠,各自肩负着重要使命。

而处于教子垭公社繁华地段的教字垭区公所,承担起了管理教子垭、兴隆、中湖、桥头、罗水以及禹溪等六个公社的重任。

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成为了周边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核心枢纽。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大约十点左右,一辆略显破旧却充满生机的客班车缓缓驶进了教子垭区公所所在的街道。从车上下来两个人——张聪和满国良,他们代表县委宣传部来组织举办通讯员培训班。

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划,此次培训班要求每个公社选派一名出色的农民通讯员参加学习,同时各公社的秘书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与。这个安排旨在提升广大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效率与质量,让更多有才华的农民能够通过文字讲述家乡的故事。

当天下午,来自各个公社的学员们陆续抵达区公所。经过一番点名核实,发现共有十位通讯员按时报到。其中六位是质朴且怀揣梦想的农民通讯员,另外四位则是经验丰富的公社秘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