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旅居32(2/2)

短短不是百字,写出了一个文人的豁达心胸和仙风道骨,十分合乎二狗和大周的心意:只要人心态好,情操高尚,何必要住那么大的房子,何必要穿那么好的衣裳。勤俭朴素的生活是最好的!

(哈哈,其实是钱少闹的吧?!)

难道,难道和县跟刘禹锡有关系吗?!

一问姐夫,还果真如此!

唐朝的时候,和县叫和州,当年,诗人刘禹锡在这里做官,组织上给他分了一间很小的办公室,可他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现在陋室公园的那棵大树下,就是他当年写出佳作的地方啊。

和县给刘禹锡给足了排面,不但有陋室公园,还有陋室中学,陋室大道呢。这也是一种名人效应吧。

在和县市,不但有刘禹锡这个大诗人的足迹,还有一个更有名的:朱元璋。

在和县的交通要道上,矗立着一座宏伟而显眼的古城楼,全部由黑色的大块古代方砖砌成,上窄下宽呈梯形,三层,叫镇淮楼。据说是南宋时所建。镇淮楼不仅是和县历史文化的生动记录者,还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赋诗。明太祖朱元璋带兵杀到这里,曾率众将士在楼上饮酒作诗,抒发志向:

“中原杀气未曾收,

江北淮南草木秋。

我上镇淮楼一望,

满天明月大江流。”

可见朱元璋也是个有心胸的,在他眼中,天地是何其广阔,正等着他奋力一搏呢。

现在镇淮楼二楼的展厅里,用字画的形式,展示了朱元璋当年赋诗的壮举,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

后来的明朝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对镇淮楼进行了修建;清朝乾隆、道光、光绪年间,知州徐元修、李煜、罗锡畴也先后主持重修。新中国成立后,镇淮楼得到了重点保护和维修,并于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历史事迹,在二楼的展厅里都可以看到。二狗仔细看城楼墙上的砖,发现确实有的写着“乾隆敕造”,“罗锡畴建”等字样,表明这确实是从清朝遗留到现在的青砖。

这座镇淮楼的地理位置特别好,就在和县市一个最重要的十字路口的路中间,像一位将军在傲视群雄,护卫着城市,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