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东安奇袭(一)(1/2)

且说清军这边,多尔衮要派人通知右路军,可明显已经来不及了。

杜度的右路军也遭到了偷袭,时间比左路军还早了一点。

右路军人少好行军,此时已经到了东安,离北京只有一百多里地。

此地地形十分奇特,位于永定河与龙河之间,整体上永定河在南,龙河在北,但这两条河因为奇葩的流向,导致东安县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几乎都有河水。而这东安县城也在河水的“包围”中,越建越高。

这样一个地方,易守难攻,天然适合用兵,所以宣大总督张福臻、三边总督郑崇俭选择了它,准备由此展开对东虏的偷袭行动。

为什么偷袭的时间这么近似?

孙传庭和北路的三支剿兵并没有在这种细节上有太多沟通,之所以“不约而同”,原因既无奈又现实,那就是——粮饷到了。

钱,终于是到位了。

大战之际,钱就是士气,钱就是胆魄。

思想工作当然可以做,当然也有效用,但如果有了钱,他们的效应立马可以翻上几倍。

所以,这明军的统帅和主要将领们收到了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趁着士气正旺的时候对敌人发动袭击。

而北路宣大军诸位将领,因为是在生死线上挣扎,自然更加的积极,一刻都不愿意再等。

就在多尔衮派人去通知的前三天,大同总兵王朴就已经开始着手组训精锐部队准备发动对敌人的偷袭行动了,一有空就对士卒们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各种封官许愿不断。

他几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底——3000家丁外加3000精锐营兵。

“各位兄弟,现在外面纷纷谣传,说我王朴是个逃跑将军,卢督臣正是由于我的避战和逃跑才战死的,正准备在战后对我进行清算,甚至要夺职杀头”

训练场上,王朴愤慨的声音激发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我榆林王氏一门从我父亲王威开始,为大明东征西讨、南征北战50年呐,诸位有不少人从父祖开始,就跟着我王家征战,是我家的忠勇家丁。更有不少选锋的兄弟,跟着我从山西打到河南,从河南打到北直隶,才打出这个总兵职位,现在我遭了难,只能仰仗各位兄弟了。

此次大战,我王朴郑重承诺:各位家丁和选锋的安家费在朝廷的基础上再加一倍,战后的抚恤也加倍,首级赏银每一颗再加20两,这些加的钱都由我王家一力承担,此战我军必胜!”

这榆林王氏一门世袭绥德卫千户,从王朴的父亲王威开始发达,号称“九佩将印,提镇五十年”,屡立战功,官至左都督、柱国、太师,一手将王家推上顶峰,而王朴作为家族的重点培养对象,起点高,资源多,没几年就成了大同总兵。

这也是当下大明的现状,各地的卫所屯田兵们一个个犹如乞丐,穷得叮当响,而各级世袭的卫所将官们,却一个个富的流油,形成了大量的世代将门集团,每一个世袭将门都占有大量的卫所田地,豢养着众多的精锐家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