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张定国上书(二)(1/2)
在这张定国的心目中,读书人总归是有点体面的。
他十岁父母双亡,参加义军,但小时候老家乡绅的那种气度、威势和财力还是让他羡慕——这些可都是读书换来的。
“做了贼”后,天天打仗,刀口上舔血,有了今天没有明天,只想活着。可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久了,发现做贼也就那么回事,生活该怎么过还得过。
到了冬天就在山上猫着,到了春天就聚在一起,重新下山抢钱抢粮抢女人,生病了就治,死了就拉倒,该娶妻生子就娶妻生子……世间人该有的,这里基本都有。
毕竟,这义军团体就是一个小型的王国,里面自成一体,功能完备,什么都有。
在这里,军政合一,男女分营,财产由八大王派自己的心腹统一掌管,壮丁按照对打仗的贡献分为厮养、辅兵、步兵、骑兵等多个门类和层次,每一个层次对应着不同的物质与精神享受,上下间阶级层次极为分明,逐级跃升。
任何人,只要进入这个团体,立马进入一个类似八旗一样的严密组织之中,除了当兵打仗杀敌一条路,其他再无出路。
这是弱者在极端困难情况下的生存之路。
也是管子所说的“利出一孔,其国无敌”的现实版本。
那满洲八旗其实也是同样的逻辑,只是地理位置太过优越,有毛皮、人参两项大宗的生财物资,又碰上了万历这个怠政的皇帝,让其猥琐发育了数十年,从13副铠甲,几百兵丁发展到拥有八旗之众,这才势大难制的。
若运筹得当,张献忠未尝不能成为第二个努尔哈赤,真正割据一方,让明廷束手无策。
再加上张献忠本人十分机敏,杀伐果敢,在徐以显、潘独鳌这种野心家眼里,也算一股可以投奔的对象了。
至少现在,他对读书人相当礼遇,对读书的态度也相当开明。
他很早就为自己的几个义子找了个秀才当老师,从小教他们读书识字,开阔眼界。这几个学生里就数这张定国最为聪明好学,现在基本上已经能够读书写字了,最近更是跟着两个军师学习孙吴兵法,还时不时地读一读《资治通鉴》,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只不过这种读书跟普通人的那种读书完全不一样,主要是拿来即用的,是为了更快增加实力好推翻这大明朝的统治而服务的。
看到徐军师的感慨,张定国突然觉得读书可能也是有负面作用的。
看张定国迷茫,徐以显唯恐他造反意志受到影响,继续谆谆教诲:“宁宇,我知道你聪明仁爱、英武大度,有古大将之风,这种人往往成为帝王的忠臣良将,你看你爱兵如子,那么体恤将士,乍一看根本不像一个造反的贼寇,倒像是朝廷的总兵,这可是造反的忌讳。
造反这事没有回头路,一旦上了道,首先得以极端酷烈的方式来震慑内外,因为咱们毕竟没有朝廷那么大的名望,必须得靠这种暴力手段吓唬人,既震慑内部的动摇分子,又能恐吓外面的敌人,如此方能凝聚人心同时夺取足够的粮草物资,否则咱们很快就完蛋了。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