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张定国上书(一)(1/2)
“王柱兄弟,你母亲的病好了没有?”
太平镇西五里处的一座张献忠军营里,张定国身穿一件明军的鸳鸯战袄,正关切的问着队伍里面一个年轻的士兵。
这个名叫王柱的小兵显然感动万分,“多谢二公子,多谢张将军,幸亏你派的医生去的及时,医术还高明,俺娘的病终于好了,俺这条命从此就卖给二公子了,以后就跟着你,还有八大王老爷一起打天下,俺娘也是这么说的”
身边的人也一个个心头热乎乎的。
张定国一脸欣慰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是另一种想法:好啊,兵法说的真是好啊,“推惠施恩,士力日新”,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以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呐。
这张定国身高八尺,容长脸面,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张献忠军中夙有宽容仁慈之名,作战时一马当先,有“小尉迟”之称,颇有良将资质。
张献忠被招安之后,遵照朝廷的要求“裁兵”,便顺势重新对手下进行了编组,尤其是对战兵进行精简,四个义子分别被授予了一营战兵,每营2500人,组成万人大军,剩下的人则被白文选、王尚礼、冯双礼等几个都督瓜分。
如此互相独立、大小相制,张献忠居中裁决,地位十分稳固。
张定国的队伍之前有1万多人,里面奇奇怪怪的的什么人都有,绝大部分都是些饥民,只能打些顺风仗,趁着这个机会,他从原本的队伍里面精挑细选了2500人组成了自己的营伍,最近一直都在进行训练。
这些日子,张定国除了定期去见义父张献忠,几乎天天泡在兵营里面,和这些精挑细选的年轻属下凑在一起。
一有机会他就与大家聊天,拉家常,仔细询问他们的情况,谁家有困难就力所能及地进行帮助,或者掏钱,或者让自己的亲兵去帮助解决他们家人的实际困难。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什么事都有,每个月至少都有十几起,把这群只有20岁左右的年轻人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像这王柱一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当然,张定国不仅仅有这些小恩小惠,在训练的时候他也是非常严厉的。
他严格按照张献忠的军规从事,只要有人不听号令或者战斗技能不合格,或叱骂或打军棍甚至杀头也不是没有。
好在这二公子为人实在不错,称得上是爱兵如子,有这个基础大家也都能够忍受。
在义军中,自己一手选拔、一手训练、同甘共苦的兄弟,基本上就被视为这个人的亲兵队伍。他们的训练情况、实际战力决定了这个人在军中的地位。
张定国从十岁开始混迹造反队伍,对这个规矩了然于心,所以最近一直都在精心训练自己的这支队伍,希望凭借它让自己在这个时代有一席之地。
他还给自己找了帮手,就是张献忠的军师徐以显和潘独鳌,这两人也喜欢张定国的好学和谦恭,倾囊相授。
徐、潘二人都是秀才,只不过科场不利,无法在大明的官场展现才华,实现人生抱负,就只好投奔张献忠了。
潘独鳌擅长水战,他在投奔张献忠的时候杀死了县令,还带着自己的队伍。只有这徐以显,算是一个真正的书生,常以诸葛孔明自居。
诸葛孔明难说,但这人还确有几分本事,投靠来之后,针对张献忠害怕龙在田骑兵的事情,设计了一个很阴的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骑兵拿着鸟铳在与敌作战时故意败退,然后突然转身开枪好击中对方,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外加精良的装备——安南鸟铳。
try{ggauto();} catch(ex){}
这鸟铳还是从龙在田手中购买的,为了这200支枪,张献忠反复交好龙在田,好话说尽,送礼无数,还想让张定国给龙在田当儿子,最后以50两银子一支成交。
练兵之余,张定国最近心头总是萦绕着一件事,放心不下。
“徐军师,我知道你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你说我该不该写一个谢恩的信,我看戏文里头都有这种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