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工分券(1/2)
和洋船船主的谈判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长期准备。
回到邦戛后,需要林百祥处理的事务很多,比如字典和教科书的雕版问题。
清国书籍都是竖式,且标点符号远不如后世的丰富。
每一种新式符号,林百祥都需要给经办人常万全以及雕版的工匠讲解清楚,这些事情必须讲清楚,不然雕错了,整块板子都废了。
至于采用横式,对于雕版工匠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他们必须改变几十年的雕刻习惯,一时半会是难以习惯的。
至于采用俗体字做主文字对他们来说倒觉得轻松,这样能省不少功夫。
不过在雕版之前,他们必须得掌握新编的简体字,免得刻错了。
说完了雕版上的细节问题,还需要再同常万全解决一下字典的问题。
字典的作用十分强大,是为标准语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
此书关系深远,必须谨慎编纂。
以林百祥的学识编写这种工具书难度很大,在刚开始编撰时,他可是吃了不少苦。
幸亏朱鹏和常万全毛遂自荐,为他提供帮助,查找典籍,做字词的释义并组织仿写例句等等繁琐工作。
如今好不容易编撰出一本2000个常用标准字的字典,但是雕版的时候,遇到了难题。
林百祥想要的是做成后世那种巴掌大的字典,但是雕版工匠却说这样的板子不好雕,而且印出来装订也不好装订。
林百祥纠结再三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向现实妥协,让雕版匠人按照惯例雕版。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印刷墨水的调配,雕版的印刷墨采用水性墨问题不大。
若是活字印刷的时候,水性墨的印刷质量很差,需要改用油性墨。
同期欧洲的印刷油墨大多是采用松节油调配墨汁,这种油墨十分适合铅活字印刷。
荷兰的印刷业十分发达,但是之前从海盗手中解救的荷兰人中居然没有一个学过印刷。
无奈之下,林百祥只能回来自己搞了。
他和印刷工坊的人一起试验了上百次,才调配出一种适合活字印刷的油墨。
这样一来,日后做出铅合金活字后,就可以顺畅的使用活字印刷了。
但是想要使用活字印刷,也需要培训专业的技术人才。
比如排字工就是技术含量和劳动强度比较高的岗位,排好了字版还需要校审人员以及拓字工,总体来说活字印刷也不省力。
只是相对雕版印刷节省些时间罢了,若是能够借助机械的力量,或许能够轻松一些。
除非进入自动化时代,不然印刷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
解决了印刷上的一些问题后,印制工分券的年画小组给林百祥提交了“10分”工分券的雕版成果,以及一张印刷成品。
(工分券是用ai画的有些粗糙,上传截图截得不全,大家凑合看。)
对于这种卡通画似的代金券,林百祥有点无感,但这已经是年画组最大的潜力了,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等以后条件好了,再从欧洲挖一些造币厂的专业人才,调配出专业的油墨,使用特制的纸张,再来印刷适合大夏公司的钞票。
得到林总长的认可,让区小龟的哥哥区大贵十分高兴,他一直都牢记林百祥解救他们兄弟的恩情,总想报答林总长。
“好了,你去忙吧,整体画面就按照这个来,分券和厘券的颜色做好区分。”
“是,总长。我们前期印刷多少张?”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