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柯严诫令(1/2)

就在柳相为快要走出大堂之时,陈柯突然开口,声音沉稳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话语简洁却意味深长:“柳大人,且留步。丁昌元,乃诸城县乱源之核心,若想破局,你当深知从何处着力。本官只望你能洞悉这背后利害,莫再错失良机,否则,不仅是你个人仕途堪忧,这诸城县的百姓亦将永陷水火。”

柳相为脚步一顿,缓缓转身回来,脸上的神色凝重而复杂,既有对陈柯此番提点的感激,又有着面对艰巨任务时的沉重压力。他赶忙恭敬地抱拳行礼,弯腰的幅度比往常更深了几分,语气中满是诚恳与决然:“大人提点,如醍醐灌顶,下官铭记于心。下官身处这诸城县多年,深知丁昌元之流为祸之烈,此前诸多掣肘,未能有大作为,实乃下官之过。如今既有大人坐镇,又得大人此番警示,下官定当殚精竭虑,哪怕倾尽所有,也要寻得良策,拔除这颗毒瘤,还诸城县一个海晏河清之境,绝不再辜负大人期望与百姓所托。”

陈柯微微点头,目光深邃而锐利,似要穿透柳相为的表象,直探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决心。那目光中既有审视,又含着一丝期待,“柳大人,你当明白,此刻诸城县的局势已如绷紧之弦,稍有差池,便可能满盘皆输。你身为县令,这一方水土的父母官,过往种种或有无奈,但如今,本官看重的唯有行动与成效。你需尽快厘清思路,找准要害,果断出击,切不可再犹犹豫豫,让那等恶人继续逍遥法外,鱼肉百姓。”

柳相为听了这话,额头上瞬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那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地上,仿佛也在诉说着他此刻内心的紧张与不安。他深知陈柯这是在给他下最后的通牒了,这是对他能力与决心的严峻考验,而这次考验的结果,将直接决定着他的仕途乃至整个诸城县的命运。

“大人放心,下官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此刻便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定当全力以赴,以破釜沉舟之态应对眼前困局,定不使大人失望,亦不让这诸城县的百姓再受那等恶势力的欺凌。” 柳相为言辞恳切,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心底挤出,带着破局的决心与对未来的孤注一掷。

待柳相为再次离开后,陈柯独坐于大堂之上,望着那高悬的 “明镜高悬” 匾额,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这匾额本应是公权力公正无私、为民做主的象征,可如今在这诸城县,却似成了一种讽刺,公权力被肆意践踏、扭曲,沦为了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百姓则在这黑暗的笼罩下,艰难求生,苦不堪言。

她深知,这诸城县的问题绝非表面那般简单,其根源早已深深扎入这片土地的肌理之中。丁昌元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背后是整个地方权力结构的失衡与腐朽。

长久以来,地方豪绅家族凭借着财富与家族势力,与县衙内部的部分贪腐官吏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利益共同体。他们把控着商贸流通,垄断了重要物资的买卖,肆意抬高物价,使得百姓生活成本剧增,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操纵着基层事务,将里正等原本协助官府治理地方的角色变成了自己的傀儡,使得官府政令不出县衙,利民之事难以落地,百姓对官府的信任也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消磨殆尽。

而这一切,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风气的恶化,迷信思想趁虚而入,百姓在生活的困苦与看不到希望的迷茫中,转而寻求虚幻的神灵庇佑,这便给了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迷信蛊惑人心,煽动情绪,制造矛盾,让整个诸城县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难以自拔。

另一边,柳相为走出县衙大堂后,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脚步沉重得似背负着千钧重担。

他深知自己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陈柯虽未明言具体办法,但话中的深意已然清晰明了,若不能尽快打破眼前这僵局,拿下丁昌元,自己这县令之位不仅保不住,更会成为这诸城县历史上的罪人,让百姓在苦难中继续沉沦。

柳相为回到自己的书房,在屋内来回踱步,那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仿佛是他此刻内心烦躁与焦虑的写照。

他深知丁昌元在县里的根基深厚得如同百年老树,盘根错节,与各方势力勾结紧密得犹如一张无缝之网,且行事极为诡秘谨慎,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深思熟虑,想要抓住他的把柄,无异于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一根藏在荆棘丛中的细针,难上加难。

“该从何处入手呢?” 柳相为喃喃自语道,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思索的痛苦。在这看似平静的书房里,他的内心却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风暴,过往的种种经历如幻灯片般在脑海中一一闪过,那些被丁昌元等人一次次挫败的查案经历,那些被收买的衙役、师爷的敷衍与背叛,还有百姓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却又日渐失望的眼神,都如重锤般一下下敲打着他的心房。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书架上的一本陈旧账册上,那是之前某次清查县衙账目时留存下来的,虽然那次清查也是无果而终,但此刻看着这本账册,柳相为脑海中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