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 事业if线3(考古)(2/2)
秦词自己都不得不感叹一下,虽然当时去学国画只是兴趣使然,没想到终于有一天还是用上了。
技多不压身,学会的技能都是自己的,总有一天能用上。
秦词绘制的文物线图精准而精美,不仅准确地呈现出文物的外形和细节,还能通过线条的运用展现出文物的神韵。
赵教授常常将她的绘图作为范例展示给其他同学,这也让秦词在同学中收获了不少赞誉和钦佩。
当然,她也不是神。
随着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秦词也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
不同老师的要求和任务有时会相互冲突,时间安排上也变得捉襟见肘,导致她在一些任务上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考古事业每一个专项都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心力的,秦词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到后面有些作业水准就是不如一开始来的完美。
许念青察觉到了秦词的困境,及时与其他老师沟通协调,为秦词制定了一份更加合理的学习和实践计划。
能够让她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能保证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业得以重回正轨。
…………
时光荏苒,大三的秦词已然成为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专业课程上屡获佳绩,几篇精心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观点新颖独特,研究方法严谨科学,不少学者对这位年轻的考古学子刮目相看。
学校也给予了秦词极高的荣誉,推荐她参加国内外的考古学术交流活动。
在那些盛大的交流会上,秦词散发着自信而独特的光芒。
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和学生们交流互动,分享着自己在国内考古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和研究成果,同时也虚心聆听着他人的见解和经验,了解到了国际前沿的考古动态和研究方向。
这一切让秦词深感自己在考古之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更加坚定了她深入探索的决心。
大四的来临,意味着毕业的脚步越来越近。
秦词凭借着出色的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轻松获得了学校的保研资格。
然而,学校的保研名额有限,一些同学对秦词的保研资格心生觊觎。
在保研答辩会上,有同学故意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试图为难秦词。
但秦词不慌不忙,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答如流,深入浅出地解答了每一个问题,再次让在场的师生们见识到了她的实力。
秦词:小样,还想考姐…
但是秦词的目光却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国外顶尖大学的考古学研究生项目。
秦词深知,只有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才能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于是,她开始精心准备申请材料,将自己大学四年的研究成果、实践经历和获奖情况一一整理成册,撰写了一份情真意切、充满诚意的个人陈述。
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过程中,她不断充实自己,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为即将到来的留学生活做着充分的准备。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秦词陆续收到了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经过深思熟虑,她选择了一所在考古技术和文化研究方面享有盛誉的大学。
开启了秦词海外深造的新征程。
在国外的硕士阶段,秦词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考古世界。
有幸师从一位国际知名的考古学教授,参与到了多个令人瞩目的重大考古项目中。
其中,对古代文明遗址的数字化重建项目让她大开眼界。
秦词把从系统学到的先进的遥感技术运用在实地上,从高空俯瞰遗址的全貌,获取详细的地形地貌信息。
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那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实现了对遗址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和分析。
创造了一个由她开启的考古新技术研究。
在生物考古学的研究中,秦词与团队成员一起,从出土的骨骼和牙齿中提取 dNA 样本,分析古代人类的遗传信息、饮食结构和疾病情况,为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这些项目中,秦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团队成员紧密合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在国际考古学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为我国考古学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凭借着硕士阶段的优异表现,秦词顺利进入了博士阶段的学习。
秦词毅然选择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这是她早就想好的选题,为了让全世界见识到东方之美。
为了完成这个课题,秦词再一次沿着丝绸之路的足迹,踏上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穿梭于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入那些古老的遗址和博物馆,与当地的考古学家和文化学者交流合作,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秦词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化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框架。
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类型学分析、文化因素的比较研究以及古代文献的梳理,秦词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古代文化交流模式和路径的理论观点,填补了领域研究的空白。
秦词的博士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重要贡献,为她日后成为一名杰出的考古学家奠定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
(考古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