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华人一生都在做阅读理解(2/2)
“人家一看,嚯,我跟你有缘,于是便把毕生功力和逍遥派的所有武学传给他了。”
“若是不然……”
“周建辉怎么能搞出这种东西啊!”
说话的同时,李宗盛还捏起了桌上的专辑,抖了抖。
随着他的动作,那和写真封面相同的图案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望着那漂亮的身影,周华健叹息一声,道:“虽然我也知道筱晓是无崖子,但你把一个小女孩说成老头子也就太不礼貌了啊……”
“那你让我怎么比喻嘛?小龙女?”
李宗盛回:“虽然小龙女也厉害,但筱晓比她更厉害,而且出招时更加的出其不意。”
“呃……”
周华健想了一下,道:“我觉得最贴切的形容是王语嫣吧。”
“会武功,练了北冥神功的那种。”
“筱晓的曲风是多变的,这和王语嫣博学广记的特点很符合。”
“同时,她又是有实力的。”
“所以,会北冥神功的王语嫣或许是最好的形容词。”
“……”
自带演义画面的比喻令坐在主座上的段钟沂嘴角抽搐。
虽然他知道,周华健和李宗盛这是在调节气氛,但……
好吧,他还是笑了起来。
叹了口气,靠在椅子上的他双手交叉搭于腹部,无奈道:“所以……”
“这就是你们的分析?”
“嗯——”李宗盛用鼻腔发音,道:“老段,你不会还想听些别的吧?”
他换了个坐姿,翘着二郎腿,优哉游哉的道:“如果你想听别的,那我就说实话了。”
“我们认输算了。”
“这张专辑我们已经没法分析了。”
“因为它达到了一种非常奇妙的高度。”
“这张专辑有着自己的主题,名字叫成长,并且,十首歌曲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但,明确的主题,好听的歌曲,那都不是这张专辑的真正亮点,它真正的亮点是平衡。”
“你看它A面的五首歌。”
“《我的主题曲》《恋人未满》《夏天的风》《龙卷风》《热带雨林》。”
“这些都是流行元素拉满的歌曲。”
“嘻哈、Rap、RnB、摇滚,全都有。”
“然后B面呢?”
“《怎样》《小幸运》《勇气》《醉清风》。”
“这四首都是非常典型的抒情歌。”
“乍一眼看过去,这种编排很有问题。”
“但实际上,这种编排很高级。”
“因为用时髦的话来说,年轻人在瞧见A面后会很高兴。”
“他们会觉得,哇——这就是当下潮流!”
“这或许就是新的时代!”
“然后,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在看到B面时,他们会觉得传统曲风的歌曲难听吗?”
“我觉得不会,对吧?”
“而当B面这几首歌都还不错时,我甚至会认为,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会欣喜!”
“至于原因?”
“很简单。”
“因为歌迷的下限啊……”
“已经被资本家们踩得非常的低了啊!”
是的。
在听完《1980》后,李宗盛便明白了,华纳为什么敢在筱晓身上豪赌了。
因为筱晓在尝试一些前人没干过的疯狂事儿。
之前说过,资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它们在制专时,只会往专辑里塞一两首好歌。
不仅如此,为了赚钱,这一两首好歌还都是非常市场化的作品。
当歌迷已经习惯了这一切,觉得这一切很正常后,市场,其实就是被驯化了。
按照正常情况啊。
驯化一旦诞生,资本就不会让局面反转,它们会强压着消费者和市场同生共死。
但现在,筱晓明显是想改变这一切。
又或者说,她的所作所为,那就是在改变这种刻板印象。
为什么一张专辑里只能有一两首好歌?
为什么一张专辑只能卖给一种人?
前者的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审美很私人,你觉得好,别人可能不喜欢。
但,如果把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结合在一起,事情就能瞬间解决了。
既然当下的大众能够接受一张专辑里只有一两首好歌的事实,那我为什么不在保证专辑主题,专辑定位的情况下多做一些不同人眼里的好歌,然后将它们分开放置呢?
喜欢创新的直接听A面;
喜欢传统的直接听B面。
这样一来,我不说自己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但我能保证,我的专辑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会是好的。
而这种反馈……
那就是销量啊!
实话实说啊……
以上这些观点筱晓在抄歌时根本就没有想到;
包小柏在制专写文案时也没有想到;
周建辉在设计宣发时想到了一点点,因为他总觉得,如果把《夏天的风》和《勇气》拆开宣传,那或许能同时打榜,至于更深的?
他不懂音乐啊兄弟!
他的主业一直都是营销!
但——
就算筱晓、包小柏和周建辉都没有想到以上这些,那也没关系。
因为你耐不住华人一生都在做阅读理解啊!
讲师出门打个野那都能说老佛爷付过钱了!
而当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出现后……
乐子,也就大发了。
七月二号早上。
来到华纳的筱晓刚走进周建辉的办公室呢。
便听到了电视机里传来了和自己有关的报道。
仔细一瞧——
好家伙!
那个阵仗啊,简直比红旗招展,彩旗飘飘还要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