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王师范(二)(2/2)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王师范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挣扎。他明白,弟弟的性命,如今就掌握在杨师厚的手中。而他,作为青州之主,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弟弟遭受折磨?
在生死抉择面前,王师范最终选择了妥协。他命令副使李嗣业,前往杨师厚那里请求投降。这一决定,无疑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选择。然而,为了弟弟的性命,为了青州百姓的安危,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牺牲。
《新唐书》中记载,杨师厚在围攻青州期间,曾在临朐大败王师范的军队,俘虏了他的将领,还抓获了他的弟弟王师克。当时,王师范的军队还有十多万人,将领们纷纷请求决战。然而,王师范却因为弟弟的缘故,最终决定请求投降。太祖答应了他的请求,暂时保留了他的性命和地位。
然而,投降之后的王师范,并未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一年多后,太祖派遣李振暂时代理青州事务,并命令王师范全家迁往汴州。这一举动,无疑是对王师范的进一步限制和监视。王师范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他只好带着全家老小,踏上了前往汴州的路途。
当他即将到达汴州时,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向太祖请罪。他穿着白色的衣服,骑着驴子,缓缓走进太祖的视线。这一举动,既表达了他的谦卑和悔过之意,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无奈和迷茫。太祖见状,以礼相待,并不久之后上表推荐他为河阳节度使。这一举动,似乎让王师范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当韩建移镇青州时,太祖在郊外设帐为他饯行。王师范也参加了这场宴会。在宴会上,太祖对韩建说道:“你过去在华阴时,政事之余还阅读经书典籍,这也是士君子的重要事务。现在的青州政事简单事务清闲,你可以再次像在华阴时那样读书了。”韩建只是谦逊地推辞。太祖又说:“你读书必须专心致志不要用心不专。”太祖的话,表面上是对韩建的勉励,实则是对王师范的讽刺。他深知王师范喜好儒学,但之前却以青州反叛。因此,他借此话讽刺王师范的背叛行为。
等到太祖即位后,他并未忘记王师范曾经的背叛。他征召王师范为金吾上将军,看似重用,实则监视。而王师范也深知自己的处境,他小心翼翼地生活着,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来杀身之祸。
然而,命运并未因此放过他。开平初年,太祖封诸子为王时,友宁的妻子向太祖哭诉说:“陛下将家转化为国,人人都能得到封赏。我的丈夫早年就跟随您历经艰难粗立功劳。不幸遭遇王师范反叛,我的丈夫横尸疆场。冤仇还在朝廷中享受着陛下的恩泽,我的丈夫何罪之有!”太祖听后凄然泪下说:“我几乎忘了这个贼人。”随即派遣使者去洛阳将王师范灭族。
这一日,王师范府邸旁边被挖好了一个大坑。使者宣读完诏令后,王师范盛大地摆开宴席,让兄弟子弟依次入座。他对使者说:“死亡是人所不能避免的,何况是有罪之人呢!然而我担心的是尸体被埋在下面老少失序,有愧于先人。”在行酒之间,他命令老少依次到坑边接受杀戮。当时的人们都为此感到痛心不已。
然而,历史总是公平的。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三月,诏令追赠王师范为太尉。这一荣誉,虽然来得太迟,但终究是对他一生功过是非的肯定。王师范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波折和遗憾,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他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