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伤痕》注定难以持久!(2/2)
try{ggauto();} catch(ex){}
“像《伤痕》那样的小说,通篇都是过去时代引发的个人情绪,与时代脱节,能获得的共鸣只会越来越少。”
“读者不爱看,它最后自然就消亡了。”
增长、发展……
这两个词就像一记重锤,敲在了在座每个人的心脏上。
文学,和社会的变迁之间终究密不可分。
正如许跃新所说,与时代脱节的文学,最终的命运只会是被大众抛弃。
那么问题来了……在接下来的新时代中,又有哪些类型的文学题材能够引领风骚?
王潮垠、陈健功还有刘振云很想知道答案。
“那个,许大哥,请问今后两年,您比较看好哪些题材?”
刘振云虚心请教道,他很想和面前的许跃新、陈健功一样,拿出过硬的作品,从而在文坛拥有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文学,这是个必定经久不衰的题材。”
“去年开完大会以来,社会各个方面的面貌焕然一新,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到工厂,到党政机关,都出现了许多可喜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上类似的进步还会越来越多。随便抓住某一个方面作为题材,都有写出好作品的可能。”
许跃新不假思索道。
从70年代末的经典作品《乔厂长上任记》,乃至于后世的《人民的名义》,都属于广义上的改革开放文学范畴。
只要肯在这一题材上下功夫,出成绩的希望就很大。
“嗯嗯,谢谢许大哥,您的观点确实鞭辟入里。”
“我得好好记一下。”
刘振云反复回味许跃新刚才的指点,用心揣摩道。
“我同意老许的观点。”
陈健功语气赞同道,“除了改开文学呢?你在其他方面还有没有看好的题材。”
“历史题材。我们国家有5000年历史,中间值得写的朝代、人物数不胜数。”
许跃新胸有成竹道,“再进一步细化探讨,最有写头的还是汉、唐、明三个持续时间长的大一统王朝。”
“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历史属于文化的范畴。物质繁荣后,相应对文化的需求就会增多,从而增加社会上对优秀历史题材作品的需求,为本题材文学作品提供现实发展土壤。”
“老许讲得在理,历史题材是座富矿。”
陈健功听罢沉吟道,“只等着我们去发掘、开采。”
王潮垠则陷入若有所思中。
历史题材?
经他这么一说,的确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啊。
和陈健功、刘振云一样,王潮垠全程认真听着许跃新在分析,至此感觉脑海中有什么被点亮了。
前些年,许多历史人物、王朝都成了被破除的对象,作者们一度对历史题材噤若寒蝉,不敢触及。
还有什么,比一个空白了十几年的领域更加富有开拓空间?
许跃新很有眼光啊!
王潮垠振奋地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