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再提废除宰相制(2/2)

“历朝历代丞相制度确实是十分的完善,如若说现在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中书省,那么,重八你自己,首先就会变得更累。”

“现在的你倒是比较轻松,因为你将所有的政务全都交给了标儿去处理。”

“可如若你直接废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那么,又有谁来帮助标儿处理政务呢?”

“到时候很可能会让标儿积劳成疾,一蹶不振。”

“重八,我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也要考虑考虑,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得起如此高强度的工作。”

“当年你想想看,你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那些政务简直是堆积如山,可身边还有李善长能够帮助你处理政务。”

“中书省呈递上来的奏折,已经是少之又少,甚至连原先的十分之一都未必能够拥有。”

“可你每天依然处理到了大半夜,每天就睡两个时辰。”

“重八,你觉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到底拥有多少人能够胜任得了?”

“所以废除丞相制度还是不可取的,一旦废除丞相制度,那么皇帝身边就失去了倚仗,而一旦有昏君上位或者是有一些庸才上位。”

“恐怕皇权旁落,也是迟早之事。”

马秀英摇了摇头,沉思片刻后,看着面前的朱元璋解释道。

“妹子,现在都还没有传给标儿皇位,你怎么就想到了这?后世之君会出现庸才了,难道咱们朱家,就有那么多庸才吗?”

“咱们生下标儿,标儿果敢、仁义、贤明,杀伐果断,聪慧过人。”

“那么,风儿以后必定能够继承标儿的这一些优点。”

“在风儿的儿子依然能够继承风儿的优点,如此传承下去怎么会突然出现那么多的昏君和庸才呢?”

“难道咱们大明王朝,就没办法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圣人明君吗?”

“要知道,当年秦国,不也是奋六世之余烈,才让秦始皇拥有了统一天下的资格。”

“如若算上秦始皇,那么秦国直接就出现了七代明君,而这七代明君咱们大明王朝难道就没办法出现吗?”

“再说这个说,秦始皇之后长子扶苏也是非常有才华之人,如若说当年是扶苏继承皇位,也不可能说会让大秦王朝直接覆灭。”

“如此算下来秦国可是有八世国君,直接都是贤明。”

“咱内心想到咱们大明王朝必定不会少于八世贤明仁君,这样一来,大明王朝,最少也得两三百年能够一直保持鼎盛。”

“之后培养的那一些皇帝,也未必不能够成为贤明仁君。”

“妹子,你和标儿怎么都把后世之君想的那么不堪呢?”

朱元璋无奈的摇了摇头,他没想到自己儿子和自己媳妇都会将自己这一些子孙后代想象的那么不堪,难道他们这一些子孙后代,连秦国的那一些君王都没办法比得上吗?

自己只是想要让所有的权力,都掌控在自己皇家手中,不至于让皇权旁落。

可没想到自己儿子和自己媳妇竟然都不同意,都反对自己这个政策,这就让朱元璋内心更加疑惑,甚至有一些不耐烦。

朱元璋从来不认为自己做这一件事情是错误的,相反他觉得废除丞相制,是完全正确的做法。

“重八,看来这件事情你和标儿也已经商讨过了。”

“而且标儿的意见,似乎和我也有些相似。”

“重八,你要想想,就算按照你这般说来,我们大明王朝后世将有八世贤名仁君。”

“那么如若说第九世呢,第九世又会不会出现一个类似于赵高的人物出现?”

“当年秦始皇也没有想到,自己驾崩的如此之快,并且还有人会篡改他的圣旨。”

“他原先一直想要让扶苏继承皇位,可最终赵高、胡亥、李斯三人,篡改了圣旨。”

“谁也没有办法保证,第九世出现的那个皇帝年纪到底如何,如若说是一个幼儿呢?”

“或者说他们前面的那一些皇帝又重新恢复了丞相制度,而那丞相突然得到了庞大的权力野心膨胀。”

“再者说,这一个丞相不看好太子而看上了某个王爷呢,毕竟傀儡可比一个贤明的皇帝,要容易控制的多。”

“想这些事情,必须要将其他的问题都考虑在其中,如若说丞相制度,帝王真的足够贤明,完全能够驾驭得了。”

“一个贤明的皇帝,必定能够驾驭得了这一些朝臣。”

“重八,如果你真的相信后世子孙,那你就继续沿用这丞相制度。”

“毕竟后世子孙,只要是贤明的皇帝,都能够驾驭得了这一些朝臣,而这一些朝臣一旦被很好的驾驭,就能够让大明王朝经久不衰。”

“历代皇帝都能够保持贤明,朝堂就不会混乱,不会有人谋逆篡位。”

“丞相制度废除和不废除,又有什么区别呢?”

“制度是没有任何问题,而有问题的是什么?”

“有问题的,其实只在于人心的欲望罢了。”

“任何一个人成为丞相之后,都会有些许膨胀,如若说膨胀过了头,那必定会成为一代奸相。”

“这就需要考虑到,帝王的察言观色。”

“如何用人,如何看人,就是另外一门学问。”

“不管是废除丞相制也好,拥有丞相制也好,皇帝终究是要用手底下的人办事。”

“而如若这个皇帝连手底下这一些办事之人,人心都看不透,那么又谈何去治理朝纲,让天下太平呢?”

马秀英摇了摇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看着面前的朱元璋解释道。

她觉得丞相制度存在了千年,自然是有它存在的道理,毕竟在整个王朝历史当中丞相制度可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在任何朝堂之上,都能够看见丞相制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