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豫州阐社(1/2)

权匄听完当即反对道:“君上!

章华台也是楚国倾举国之力才修建完成的。

本国刚经历大战,府库空虚,民力衰竭,怎么可能有财力和人力来修复!”

楠嘉不喜道:“可是郢都内城诸宫,都空旷透风。

寡人忍了一个冬天,有大半时间都是风寒。

难道要病怏怏的迎娶魏姬?

这置巴国颜面于何地?”

楠嘉这倒没有乱编,楚国受豫州诸侯影响,将宫殿建在十几米高的土台上,巴国占领郢都后,也没有改变这种形式。

郢都又在长江之畔,其江水带来的风确实从内城诸宫殿穿过,带来的寒风让人胆颤。

几位大臣对视一眼后,权匄无奈道:“君上,现在确实无法修复章华台,不如为君上修一处小一点的别宫?”

楠嘉暗道果然如宋渊所料,直接要诸大臣同意修复章华台是不可能的,高子曰:先举大欲,众常拒之,若续陈以微求,此微求见纳之望遂增矣。譬如室欲得明,直请启牖者,众弗许,若倡毁其顶,众乃协而许启牖焉。

楠嘉佯装不喜的离开。

各大臣商议后,在郢都东南方,距离5公里左右的外港夏首寻了块地方。

这时车涛找到主管营建的司马合回道:“君上怜悯江汉庶民,修建别宫的奴隶就从其他地方调派吧。”

合回虽觉得麻烦,但也没多想。

心中盘算一番,现在排除江汉,而他又是巴地贵族,自然不会从巴地调派,那剩下的就是三镇领地。

宛地和淮北都是面对三晋两次大战的主要方向,损失惨重。

那就只能从巢氏镇守的淮南调派。

于是一道命令传到巢邑,巢氏家主命令下属带着五千奴隶往郢都。

华历4138年,豫州阐社趁着三晋伐齐,率领奴工和盗贼复兴了已经灭亡十几年的薛国。

虽然阐社的主要位置还是在宋国商丘,但是变法后的薛国已经成为培养阐学士子的中心,全国五六万平民都是阐教门徒。

在巢氏家主得到命令前,宋渊的消息已经传到商丘。

位于商丘城外的一处乡邑,二十多位阐生聚集在庭院中。

厅内大小高,李王宋五大教士是豫州阐社最高首领,此时商讨着宋渊传来的消息。

大高教士是最年长者,已经75岁,是当初在华历4105阐教第二次集结后,受命来到豫州弘法的五人中,唯一还活着的人。

渡过了在宋国初期的艰难时期,并与其他四位同道与儒家辩论几十场,完成了批评儒家的《掩尸》十二章中的三章,又培养了包括现在小高和李姓两大教士在内的上百位阐学弟子,是豫州阐社当之无愧的实际领袖。

此时头顶的头发退去大半,露出光滑的头皮,四边垂下的白发披在弯曲的背上,眉须垂下超过眼角,曾经充满智慧的眼神已经浑浊,看不清外物,像一个老龟一样盘踞在上首。

五旬的小高教士看完消息后,来到他耳边将消息复述后,他还是无动于衷的呆坐着。

众人像是习惯了。

小高下来后刚坐好,王姓教士就急切道:“想不到郢都已经决定要兵变了!”

魏文侯变法,又请子夏往西河讲学,威震三州。

豫州阐社自然希望增强在魏国的影响力,多次派遣出众门人往西河。

宋渊就是他们派往西河的第二批门人,但在当时的这批门人中并不引人注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