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豆腐与门客(1/2)
在魏国西河的大地上,晨曦初照,微风轻拂着广袤的田野。
远处,黄褐色的山脉连绵起伏,与天边的云霞相接。
滔滔的大河之水奔腾不息,携带着泥沙与活力,润泽着两岸的土地,孕育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安邑城中的黄色土路两旁的屋舍错落有致,袅袅炊烟缓缓升起,集市早已热闹起来,身穿裋褐的庶民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用自己生产的粮食兑换着一些布匹,盐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街边的酒肆飘出阵阵酒香,引得不少路人驻足。
而在这一片喧嚣之中,城内一座崭新的工坊已经建立一年了。
工坊的四周用厚实的石块堆砌而成,既能抵挡风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内部的温度与湿度。工坊的大门宽敞而坚实,方便原料的运入与成品的送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穿透晨雾,工坊外有十几位甲士在巡逻,工坊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工坊里的工匠们,皆是楠嘉精心挑选并经过严格培训的。他们身着粗布衣衫,腰间系着围裙,眼神专注而认真。
工坊的院子中,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石磨。身强力壮的马匹在工匠的引导下正推动着石磨的把手,缓缓转动着。
石磨的凹槽里,浸泡了一夜的黄豆被缓缓研磨成细腻的豆浆。随着石磨的转动,白色的豆浆如涓涓细流般从石磨的边缘淌出,落入下方早已准备好的木桶之中。那豆浆散发着浓郁的豆香,在清冷的早晨弥漫开来,仿佛为整个工坊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工坊的另一角,是巨大的煮豆浆的灶台。灶台上架着一口口巨大的铁锅,锅中的豆浆正在翻滚着,热气腾腾。工匠们手持长柄木勺,不停地搅拌着豆浆,防止其糊锅。旁边的小桌上,摆放着各种用来点卤的容器,里面盛着精心调配的卤水。这是制作豆腐最为关键的一步,稍有差池,豆腐的口感与质地便会大打折扣。
楠嘉站在一旁,随意地盯着工匠们的操作。
他深知这豆腐虽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诸多学问与技巧。他亲自参与了豆腐制作工艺的研发与改进,从黄豆的挑选、浸泡的时间,到石磨的转速、煮豆浆的火候,再到点卤的比例,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花费了他近一年的时间。
如今已经一年了,工匠们已经熟练,不必像之前那样时刻盯着。
随着工匠们将卤水缓缓倒入翻滚的豆浆之中,奇妙的变化发生了。原本如液体般流淌的豆浆,逐渐开始凝结成一朵朵白色的豆花。工匠们迅速地用滤网将豆花捞起,放入一旁早已准备好的方形模具之中。这些模具用细密的棉布铺垫,以便将豆花中的水分挤出,形成豆腐。
工匠们将装满豆花的模具层层叠放,然后在上面放置沉重的石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豆花中的水分被慢慢挤出,豆腐逐渐成型,变得紧实而富有弹性。当最后一块石块被移开,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揭开模具上的棉布,一块块洁白如玉的豆腐呈现在眼前。它们散发着淡淡的豆香,质地细腻,仿佛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这独特的美食一经出世,其入口即化,滑嫩鲜香的口感,就在魏国安邑的贵族与大商人阶层中引起轰动,并受到广泛追捧。
如今这座工坊,有五十几位工匠,为整个安邑城中的贵族提供豆腐。
而安邑之外还有十几座城邑,有楠嘉与各贵族合作建立起的工坊。
楠嘉看着装载豆腐的车辆往外运输到贵族的宅邸,心中满是庆幸。
三年前他被魏侯击留在安邑,虽然有府邸宅院,但还是昼思夜想着回到巴国。
但是魏国没有下一步的动作,而巴国政局却越发稳固。
某晚做梦,迷迷糊糊中,见到有人做这种东西。等醒来后,试验多次后才成功。
楠嘉凭借豆腐工坊的成功运营,财富如滚雪球般日益增长。那一块块洁白如玉的豆腐,化作了源源不断的金银,流入他的府邸。
try{ggauto();} catch(ex){}
随着利润的不断积累,楠嘉的财富已颇为可观。
但是他深知,欲成就一番大业,仅凭财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智谋之士与勇力之人辅佐。
所以他决定以丰厚的待遇和远大的抱负为饵,招揽天下门客。
楠嘉首先让车涛在安邑城中散播消息,言明公子嘉胸怀壮志,欲有所作为,现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不分学派,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入府为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