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粮食和外交(新人求追读)(1/2)
登国东部沿海广袤的平原被开垦成一片片水田,从大河引进的干渠沟洫如同蜘蛛网,将水流引进田中,在烈日炎炎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对于王化达罗土著的制度,几乎大部分都由劳喜设计并修改。
如今为了筹谋粮草,劳喜来到登国,因为是新建立的诸侯国,方便再次更改制度。
原本的达罗人村社,被分成三分,一部分留在本村,两部分被调往至少五十公里外的其他村子。
劳喜现在将其合并组建为三个等级。
大村为五十户,连带附近五公里地,分封一位上士。
中村为三十五户,连带附近三公里地,分封一位中士。
下村为十五户,连带附近一公里地,分封一位下士。
这些士族都将从震州其他诸侯国士族引进,如此一来登国的士族数量暴增。
但这些都是为登国的管理做准备。
五百户为一乡邑,从上士中选一人为乡宰管理。
每个乡邑都是小型的城城堡,被一到五米高的土墙包围着,城里汇聚着手工业工匠,为附近村庄提供农具和工具。
乡邑还有粮仓和武库,和乡校,以及登高瞭望的木楼。
一旦达罗人暴动,申人士子就会赶往乡邑,从武库中拿起武器,和轮流驻守乡邑的士卒倚靠城墙防御。
原本征服达罗后,获得牛万头,羊十几万头,都分发诸侯及士大夫。
如今劳喜重新收集五千头牛,以五千头牛为基础,在登国分开建立五个大型牛场,每年为各村邑分发活牛,又建造农具司。
推动牛耕技术,配套的农具,还有引进北方产量更高的水稻种子。
让士族在乡校学习这些技术,并带回封地,教授给达罗人。
劳喜站在木楼上,看着阳光下,肥沃的土地,对登国执政道:“士族们对于新技术有什么想法?”
劳喜是元琅的心腹家臣,其后代已经在合国获得一个上大夫之位。而本人更是以处理内政,组织多国的后勤而闻名。
到任何诸侯国都是君侯的座上宾,在第四次震州诸侯议事会后,已经再次授予他协调各国的权利,获得申王室假太宰的身份。
执政早有准备,谨慎的回道:“士族们都觉得没必要,因为这里的土地太多了,随便撒撒种子都能长。”
劳喜也明白,这种精耕细作的技术是李过从天府学来的,因为天府是人多地少,但是整个震州绝大部分地方,都还没到达需要精耕细作的地步。
看来这些士族还是有些懈怠。
劳喜皱眉道:“这是怠政!如果按照原来的办法,一群申人带着一群人到达新征服的地方,建立新的诸侯国,只需要让民众自由发展,过个几代人就能像个样子。
但是你们登国北方就只有强大的班国,还对这片土地虎视眈眈。
如今震州是因为被吸引着对付外敌,但是白狄人被征服后,震州就没外敌了。
到时还想着靠着议事会就高枕无忧了?
如果自己不强大起来,在议事会都没地位,难免有大祸!”
“如今靠着第四次震州诸侯议事会的决议为由头,正是登国快速发展强大的时候。
什么叫强大?
什么大义名份都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你能比别人产更多粮,开更多矿,造更多兵器。
try{ggauto();} catch(ex){}
即便人口不如班国,你们也能装备和他们一样多的军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