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再次编辑与王朝兴衰(改)(1/2)
所谓的边疆理论就是文明有扩张倾向,一是为了保护文明核心地区,二是获得经济利益,三是缓解人口压力。
文明地区与野蛮地区的接触地区,就是边疆。
一个文明延伸到新地方,就会产生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就会发明新技术和新制度。
但是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只要没有面临必须立马做出改变,不然就会毁灭的生存压力,就不会也不愿做出改变。
因为改变就意味着风险,而保持现状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如果按照非洲单一起源的说法,为什么有的猿人留在非洲,保持现状。有的要离开非洲,到达新环境,而为了适应新环境就不得不做出改变。
不是后者更有远见,而是他们才是竞争中的失败者,所以不得不离开非洲,然后为了适应新环境,去做明显有风险的改变。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大量的失败者,和一小部分应对新环境成功。
成功者进一步发展,掌握远超非洲同类的先进生产力。
成功者和失败者再次发生了转变。
所以文明中心一定是趋于保守的。
当文明中心遇到危机,或者创造力衰退时,边疆就可以用新技术和新思想来反哺并改造文明中心。
如夏商时,华夏文明的中心在中原,而周人在边境陕西,周人创造了新的制度和思想,反哺了华夏文明。
再到春秋战国,五大霸主皆在边疆,最后又是陕西的秦人统一了华夏。
到汉唐时,整个北方成为文明中心,而江南成为边疆。到宋时,南方的经济超过北方,南宋时,苏常熟,天下足。
到明清时,江南成为手工业的中心,商品粮食的中心转移到湖广。
只有赶在处于盆地的华人文明还有最后的活力前,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到适宜的地方,让其成为边疆,诞生新技术和新思想,才能延续华人的文明。
于是在高纬度,风源花费三行动点,选择编辑人物,赋予广恒旺盛的精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在性格上把执着点满,把这种执着确立在对外的征服上。
但是风源都不完美,如何能编辑出完美的人。
广恒确实达到了他的目的——让羌人迁移到两个大半岛。
在两个半岛是华人能接触,并且是亚洲仅次于华北平原的大平原。
于是古羌人南支南下,开启被后世称之为第三次古羌人大迁徙的运动,让古羌人以突进的方式,占据了聚集后世五分之三人口的土地。
但是却在生活成长中,养成好大喜功,专断孤高的性格,在他长期的统治下,百姓苦不堪言。
强制迁徙造成百姓死伤无数,留在天府的也没好到哪去,因为通过移民,为同姓获取爵位,让整个统治阶级达成前所未有的一致,对广恒自然也是百般拥戴。
用自己的民众给恒帝修建奇观,也不是什么大事。
所付出代价就是时代更替,经过五十多年的动乱后,文帝次子,巴牧这一系在京畿长达九百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取而代之的是驱逐妊朝的武帝次子,苴牧一系开始了新时代。
时间飞逝,风源只能在宏观的地形变化上,看到尹江和雅江两岸被开辟出田地,更细微的人类活动已经无法看到。
但是不出意外,掌握了青铜器和文字的华人,将在几千年里布满亚洲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几块土地。
渡过第五个历史节点——文明黄昏。
通过第三次大迁徙,成功将衰老的华人文明的火种播撒到了新地区。
古羌人南支南下后,演化出两个二级族群和次生文明。
南支(古羌族分支华人)与交州土著骠人结合为孟族(古羌族——华人下属分支)。
形成天府文明的次生文明——堪离文明。
文明特性:天命(同化其他族群)
文化特性:玉器
生产特性:农耕(稳定度)
制度特性:宗法(抵抗同化)
专属特性:未形成
南支(古羌族分支华人)与震州土著傣人结合为申族(古羌族——华人下属分支)。
形成天府文明的次生文明——东辉文明。
文明特性:天命(同化其他族群)
文化特性:玉器
生产特性:农耕(稳定度)
制度特性:宗法(抵抗异族同化)
专属特性:未形成
与此同时,西支(古羌族分支玉丘人)形成天府文明的次生文明——玉丘文明。
文明特性:天命(同化其他族群)
文化特性:玉器
生产特性:半耕半牧(适应性)
制度特性:农牧二元(超过其他游牧国家的稳定性)
专属特性:草原王国(效果:对外扩张,战力加成,形成中,预计一千年)
古羌人的第五个神话级人物:恒帝!
形象:人。
功绩:分封孟申宛三国,开拓交震两州。
编辑点加20,文明点加20。
时间来到华历3000年,第六个历史节点出现——文明挑战!
“古羌人通过第三次大迁徙,将主文明的火种播撒到新的地区,接下500年就要面对原地土著的回应,到底是成功在当地生根发芽,成为参天巨树,还是被当地土著寄生,被榨干养分……”
此时手中编辑点,文明点各有100。
反复思考后,风源耗费20点编辑点,直接改造孟人基因,使其能尽快适应热带雨林气候。
五大特性中,两个开始变化。
生产特性:热带农耕(稳定度,热带适应性)
专属特性:丛林武士(效果:在丛林地形中,战斗力加成。形成中,预计500年)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