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未受污染的大山(2/2)

,连主妇们都嫌炖过鱼的锅有股腥味,因此基本不吃鱼。老实巴交的庄户孩子不管,只要是肉哪还忍得住,谁知道这肉里还有骨头,每年被咔住喉咙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了,可毕竟解馋啊。

采些木耳回去晾干了卖,这才是能赚钱的东西,唐朝木耳不是蔬菜,是当做药材来卖的,富贵人家都没几个懂吃的,更别说这小山村了。招呼几个兴奋完的孩子过来一起剥木耳,顺道在溪水里洗干净。忙活了半天,侯大宝看几个孩子已经累了,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山。脱下自己的衣服垫在地上把鱼往衣服上捧,装完大鱼就发现衣服堆满了,旁边几个孩子见状立马脱了衣服开始装别的别的鱼虾,侯大宝搬来一串大树枝,把衣服捆在树枝上叫上几个孩子开始往山下拖,让两个年纪小的孩子抱着木耳和柴虫在后边跟着捡漏下的鱼虾。

下山时,几个孩子不用费劲就可以把鱼拖到山脚,可平地上却是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还是拖不动。还好前边不远就是晒场,招呼一个孩子去晒场搬援兵,不一会来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我五条,你十条的就把最重的大鱼搬了个干净,其余的小鱼小虾(螃蟹老鳖没捆脚早跑了)几个孩子直接提着衣服就能搬走。

东西堆在地上,三十多个孩子眼巴巴地等着侯大宝分配食物。

看着一个个面黄肌瘦,口水直流的孩子,侯大宝发出感叹:“改善儿童营养任重道远啊!”

“女娃都去帮忙照顾小孩,小树带几个男娃拿竹片把鱼鳞刮了,鳃也扣掉,大回家把你爸剥兔皮的小刀找来,三娃带两人去搬口锅来,大牛带人去找些柴火来,顺道找些野葱野蒜,再拿些皂角果过来,其余的人去把小鱼肚皮挤干净。”分配完了任务,侯大宝光着膀子跑回家拿盐,没办法,衣服还包着鱼呢,拿皂角就是要洗衣服用的。

(大唐盐不贵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而初唐时贞观年间记载,“至四年,米斗四五钱,盐三倍之”,也就是说贞观四年时,每斗盐的价格才十几文钱,盐价飙涨是因为乾元元年(758年),大臣第五琦在唐肃宗的支持下,推行“榷盐法”朝廷对盐就场专卖(官收官卖)。当时涨到每斗盐一百一十文钱。)拿个小碗装了半婉粗盐(精盐太贵没有庄户买)。

回到晒场,鱼鳞鱼鳃去的差不多了,自己就拿着大的小刀刨鱼腹:“鱼肚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鱼籽鱼白鱼胶给我留好,别的都扔了。”

忙活了半天收拾完鱼虾,拿到河边洗干净拿大锅装着端回晒场,洗好的衣服也晾上。侯大宝开始准备给孩子们制作食物:巴掌大的野生鱼怎么做都好吃,鱼腹里放点野葱,拿两块木片一夹就插在火堆边烘烤,算着人头做好了烤鱼串,侯大宝开始让孩子们去洗手洗脸,不洗干净不给吃。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转眼间,就连牙牙学语的小家伙都被哥哥姐姐洗的白白净净坐在火堆旁等着开饭。

侯大宝想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村子,就趁机开口:“我提问题,谁答出来的就多给一串烤大虾,好不好?”听着震耳欲聋的回应声,侯大宝感觉自己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第一,谁家有病人。。。。很好没人回答”

“第二,谁家有弟弟妹妹还在吃奶的?”这次有三个孩子站了起来

“第三,除了种地,谁家会手艺.....”

“第四,......”

第....大宝哥哥,烤焦了!

“好吧,先吃鱼,哥哥姐姐把刺挑了再喂给小的吃,不许抢,人人都有,大你的鱼还没放盐怎么就吃了一半了,赶紧抹点盐上去,不放盐小心吃出寄生虫来。”侯大宝像幼儿园老师一样招呼着这帮孩子。

看来下次要换成猪肉或者羊肉,不然这样的吃的太提醒吊胆了,哪怕是换成点心也比鱼肉强,必须赚钱去。侯大宝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