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生是国人 死为国魂(1/2)

二人深陷囹圄同病相怜,寒风刺骨注定今夜无眠,所幸开怀畅谈天下事。

韩子虽有口吃,然而谈及术、法、道滔滔不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尧舜禹汤四圣到当今七国形势,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徐子麟在聆听中心悦诚服,获益匪浅。

言谈中得知,韩非的真实身份并非使节而是质子,被逼无奈才流落至秦,世人皆传秦王‘好学’,赢政读了韩非子大作,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兵发韩国只为迎韩非子入秦,一时成为各国传颂的佳话,引得六国有识之士纷纷来投。

岂料,韩非入秦后并未受其信任於重用,闲赋多日,幸大雍学宫祭酒夏黄公惜才,纳其为学宫教习,方有一展抱负才华之舞台。

迎夏之首,未春之垂,韩非带领学子到黄河水畔郊游,从而引发饯春事件,各国学子死伤无算,其中不乏世族大家寻衅滋事,亦是夏黄公从中斡旋,化险为夷。

“夏黄公高义,当日驰援亦是受其所托。”

夏黄公乃三朝大儒,学识渊博,惜才如命,乃徐公(徐赣)挚交好友,徐子麟来雍城后二人虽未曾谋面,私下尚有往来,正是他通知徐子麟前去营救。

韩子闻言心中感激,朝学宫方向三拜九叩,身影孤寂落寞透无尽悲凉,礼毕方才收拾心情,於徐子麟攀谈起来。

徐子麟於韩非交浅言深,相谈甚欢,同为儒家子弟,相见恨晚。

当日韩非学有所成,归国后不忍见韩之削弱,常受邻国欺凌,数以书读韩王,提强兵富国计,韩王不受其谏,日见国祚衰落,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反倒是秦王嬴政,读《孤愤》、《五蠹》称赞有加,惊为天人,一心促其入秦。

秦军兵临城下,韩王无奈遣韩非入秦,秦王见了韩子甚是高兴,其见识广博,对秦之利弊真知灼见一针见血,为人刚正不阿受儒生们爱戴,声誉与日俱增。

生是国人,死为国魂,韩非子曾多次上书先伐赵缓从韩,为韩国争下一线喘息之机,秦王审时度势应允,全力攻赵。

秦国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余,士气如虹,大将桓齮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势如破竹,赵国形势危急。

赵国北部边境有良将,赢姓,李氏,名牧,善战,三年灭了襜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年,匈奴不敢犯赵国边境。

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拒不出战。

秦军远出不利持久,桓齮率主力进攻肥下,诱使赵军前援,待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

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

战机稍纵即逝,李牧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桓齮回救,牧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两面夹击。

经此一役,大破秦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