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制私盐(1/2)

当所有特困家庭走完以后,宋飞身后跟着的军属队伍也越来越长。

这一路宋飞感慨颇深,明末老百姓真的太苦了,难怪那么多农民起义。

把所有物资发完后,宋飞面对军户说道:

“从今以后,只要我还当这个百户,所有因公受伤的军户,都会享受到百户所的补贴,所有因公死亡的军士,都会享受百户所的抚恤。“

“我向大家郑重承诺,会想尽办法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

“以后我们百户所就是一家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说完以后,所有军属和刚刚受惠的40多户军户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跪下来向宋飞磕头。

经过这一次的入户走访,所有军民已经从心底里面拥护宋飞这个百户官。

对宋飞来说这只是现代社会再平常不过得慰问困难群众,但在明末军户心里,这宋百户爱军如子,爱民如子。

针对百户所这么贫困的情况,宋飞决定带领大家开创新产业,增加收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宋飞决定炼盐。

明末实行的是盐引制度,只有拥有盐引才能售卖盐,而盐引往往被官员和皇亲国戚垄断,普通人根本没机会参与。

但宋飞根本没想过去弄什么盐引,他来这大明本身就是旧规则的破坏者,新规则的缔造者。

而军户门饭都吃不饱,随时面临饿死的困境,在有长官带领下,也愿意制造私盐增加收入。

古代沿海地区的人们也尝试过晒盐,把海水引入做好的梯田,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海水,留下结晶盐。

但这种粗糙的做法生产的盐掺杂很多重金属,有苦味,长期食用会导致中毒。

久而久之一般人都不会生产、食用这种盐。

而可以食用的盐生产方法都是大商号的不传之秘,父传子,子传孙。

宋飞在网上做明朝攻略时,注意到一种可以利用海水直接制作可食用盐的方法。

就是多了一步洗盐的工艺。

将海水蒸发至饱和状态保存在大缸里面,再用这种饱和溶液去洗海盐结晶。

效率虽然很低,但生产的盐却是可食用的。

宋飞在军户里面选出识字和有工匠手艺的人,教会他们这种方法,再让他们组织人员去生产。

军户们知道宋百户正在带他们致富,把这么重要的秘方都告诉了他们,每天积极性都非常高。

不到一个星期,利用靠近海边的一块平地,弄出了一块10亩左右的晒盐梯田。

利用海洋的潮汐,灌满梯田,开始第一批海盐的生产。

农历10月已立冬,但东莞沿海仍有大太阳,加上足够的海风,很快就得到了海盐晶体和饱和溶液。

作为总工程师,宋飞时不时去指导一番。

“大人,第一批盐生产出来了,您尝一尝。”张富贵端着一盘白里带黄的盐拿到宋飞面前,身后跟着几个制盐的军户。

宋飞邹着眉头尝了一点。

隐约还是有点苦味。

这应该不能吃吧?

不怪宋飞,他所有生活用品都是现代带过来的,对这样的盐肯定是看不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