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间日月照山河(人间终章)(1/2)

同上界的动荡波折相比,人间倒算平静。

景泰元年五月,山东滕县李家一农妇产一小龙,周身麟甲漆黑如墨,其父惊惧,以柴刀断其尾。

小龙腾空而去,半年后身长十丈回来复仇,欲掀动大水作乱。

时有黄河龙君显圣灵源王奉张天师之命而来,将断尾小龙捉去。

小龙乃当年从显圣灵源王身上脱离的龙气所生,心中残余了对大明朝廷的恼怒,不愿在大明境内担任水神。

显圣灵源王无奈,亲往京城大真人府向张天师问计、请罪。

张天师广开慈悲之心,准这小黑龙在长白山下大江居住,一时担任水神,二时观测长白山龙气衍生的情况。

自此关外江河始有名讳,叫做黑龙江。

那黑龙长大后时常来山东看望其母,故往后几百年山东、关外等地皆流传“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同年,大学士杨士奇卒,时年八十岁,赠太师,谥号文贞。

皇帝在政事上权柄日盛,幸帝心宽宏,万事都愿同众臣相商,朝堂气氛十分融洽。

再说人道气数之争。

因明朝永乐、宣德两朝皇帝武德充沛之故,瓦剌等草原各部都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瓦剌上表称臣,奉大明为宗主,并定时朝贡。

大明在边陲开设市场,大明以良弓、铁骑、粮食、茶叶等物交换草原上的战马、牛羊、皮革。

双方各取所需,边疆大定,故永乐、宣德二帝功莫大焉。

至宣德后期,草原各部休养数年,逐渐恢复了元气。

瓦剌也先凭从大明得来的良弓,悄然训练骑兵,在草原上东征西讨,终将各部统一,怡然有形成一国的架势。

正统年间,活佛麾下等密宗弟子也悄然接触也先,称大黑天明王选定也先为“天命可汗”,

也先在见识到对方将黑幡轻轻一扬,就能收割生灵性命的手段之后,就俯首拜了一位名唤“宝炎”的喇嘛为国师,让他训练骑兵以图大事。

草原上的野心在悄然滋长,也先似乎能看到自家骑兵踏破燕京,鼎定山河的那一日。

于此同时,大明朝内也在默默积蓄力量,为此不惜停了西南麓川之战,正合实力应对北方瓦剌,以求再演永乐、宣德之武功。

景泰二年,瓦刺朝贡人数超出五十人限额,增加至两千余人。

朝贡团队进献金佛八尊,朱祁钰将其赐予大报恩寺悟空和尚,以褒其弘法之恩。

兵部侍郎于谦当庭斥责瓦剌使节,言其入京人数违制,有不敬皇帝之罪,当拒绝其赏赐。

瓦剌使节自辩,称此次来京的都是边陲商贾,因大明国商人用来交换战马的弓箭、布帛、粮食等物以次充好,特来请皇帝做主。

双方在朝堂上争论,将那大奉天殿吵嚷的如市井一般,依旧辨不清孰是孰非。

最终朱祁钰下旨,只对规制内的五十个瓦剌使节进行赏赐,且赏赐之物消减一半。

瓦剌使节不服,离京之日在驿馆留下书信,放言日后瓦剌不再来朝。

皇帝震怒,禁止边市以弓易马,铁器不得再列入双方贸易范畴,并下旨严禁汉人学习胡人习俗,违者严惩。

楚王、肃王、庆王虽就藩各处,但在西安等地都有马场,朱祁钰又下旨三王大力培养战马卖给朝廷,以充京营所需。

瓦剌开始不断南下,以小股骑兵不断侵扰边境,张大真人弟子左梦鱼携王鼎和一众江湖能人异士一起参军,以普通士卒之身赚取军功。

兵部侍郎于谦自请巡视边军,历时三年,主持边军防卫战事二十余场,胜多败少,履历功勋,加兵部尚书。

左梦鱼、王鼎等人这几年也从众军卒中脱颖而出,渐渐能独自领军。

于谦排兵布阵,仍以防守为主,但凡瓦剌来犯,击退敌军后追击数里便叫士兵做出人马疲敝之态,边陲各城都是这等情形。

这计策并不高明,草原瓦剌开始也觉得这是大明朝廷诱设下的诱敌深入之计。

但历经数年皆是如此,明军防守严密,打退敌军后明明占据优势,却总是无力追击。

甚至是也先亲自带兵,打出“可汗”大旗来犯,明军都没能抓住擒获“敌首”的机会。

也先和帐下谋士商议许久,终于确定了一个事实。

那便是大明不善养马,双方贸易断绝后这几年,大明军中战马损耗太大,新补充的马匹远不及当年从草原上购得的良驹。

这才造成了大明骑兵战力大不如前,只能守城,不能追击、围歼来敌。

世间之事有时候就是这样匪夷所思。

明明一眼就能看破的简单计谋,被有心之人持之以恒地奉行了数年。

再有一点点叫做“野心”的毒药作为催化,那拙劣之计就会起到奇效。

景泰七年秋,也先尽起大军十万,对外宣称兵三十万,进攻大同。

且军中有一支竖黑旗,披黑甲的骑兵,善使瘴气伤敌,往往隔着数十丈远将手中黑幡一挥,便有大明将士殒命。

明军不敌,连丢数城,致使战线不断后撤,也先大军直逼京师。

朝堂上弹劾于谦的旨意多如牛毛,皇帝朱祁钰尽皆按下不发,仍力保于谦掌军。

也先一路畅通,强掳资粮无数,供至京师朝阳门外。

于谦下令围堵,周边五十余万大军如今勤王,又有张大着人麾下神火军参战,终近歼也先大军,得俘十八万之巨。

贼首也先在黑甲军挥斥下冲出重围,神火军奋起直追,尽灭黑甲军,唯也先率千余残部潜逃至关外。

于谦令左梦鱼率麾下王鼎等继续追杀,恰逢也先率残部截杀女真人抢夺补给。

王鼎仗五行遁术将也先拖下战马,左梦鱼使长枪连杀密宗邪师三十人,俘也先而回。

此战天下大定,人道气运之争落幕,左梦鱼凭军功封侯,王鼎封伯。

于谦因使诱敌之计,令诸多百姓遭灾,自请辞去兵部尚书之职,上不许,朝议功过相抵,不赏不罚,仍留原职。

朝廷又定计,将战俘所得牧民分散,作为力夫发配天下各处,令其或垦荒山野,或充作旷工,或者干脆充作下西洋的船夫。

一时之间草原之上尽是妇孺,幸大明皇帝心怀慈悲,广开边市,以粮食低价卖与牧民,并准其先行赊欠,来年以牛羊偿还。

草原百姓都感皇帝恩德,中原又遣商人,书生深入草原,广宣教化,贩卖茶、盐、稻米等物。

如此又过数年,草原百姓都以中原吃食、用具为常,更多有学中原文字,来中原谋生者。

而中原百姓也渐喜食产自草原的羊肉、奶脯等物,自此汉民、牧民之间的隔阂愈发淡薄。

皇帝又不顾朝廷众臣反对,改革军政,从草原牧民中征调心慕中华的男子入骑兵,军饷待遇同汉军等同,只是不得担任军官之职。

新兵入营前都需接受将官教化,使其明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理,直至将自身视为大明子民,自此边患绝矣。

几年前大明和瓦剌之争,让众臣看到了五行遁法,离火神通等道法的玄妙之处,故皇帝倡议,征善异术的修行人为朝廷效力。

众臣商议数载,终于有了决断:“可令修行人为吏员,杰出者可给予官员俸禄,只是不能独掌一地政事。”

毕竟,在朝廷百官眼中,最好的修道人都应该像张大真人那样,虽有神通法力,却整天窝在大真人府不出,连朝臣也不来往。

如张大真人那样淡泊的才是好道士,不然便是妖道误国。

皇帝也认可了众臣之议,同张大真人商定之后,在人间颁布了“倡道招贤榜”,征调能人异士为朝廷做事。

张大真人亦凭此机会重订正一盟威之道,临修行人可为人道朝廷所用,但不能行害民作孽之事,否则严惩。

并将城隍神等人道众神的权限扩大,令其不仅能监察鬼神,协理阴司执掌生死,亦能监督在人间行走的修行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