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学校(2/2)
无非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招募,一个是培养。
try{ggauto();} catch(ex){}
虽说绝大部分的精英人才不会投他,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寒门、单家中的一些落魄士人还是可以争取的。
终利俊、王瑾便是最好的代表。
这些人虽然大多缺乏上层精英的大局观,因为他们本身很难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但也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比大老粗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也正因他们本身身处社会底层,更能懂得百姓疾苦,作为基层吏,在治理一方百姓的时候,更能有效处理事宜。
而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培养,不管是文吏还是军吏都需要自己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这其实陈烈一开始就在做,比如少年营和都伯以上军吏,只是没有形成定制和规模。
看来得建设一所学校了!
学校早有之,只是称谓不同罢了。
夏有校之称,乃举行祭祀礼仪与教习射御、传授书数之所。
及至商代,则称为序,亦兼为教习射箭之地。
至周代,学校又谓之庠。此外,尚有泮宫、辟雍之名,前者乃诸侯所设之贵族子弟学校,后者则为天子之学,乃古代最高学府。
又论及先秦时期,学校分为国学与乡学两大类。
国学乃天子或诸侯所设,包含太学与小学,教学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这“小学”和现在的小学不是一个概念,只是和太学在内容上教授不同。
太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而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
乡学则泛指地方所设之学校。
陈烈回到不其首先做了两件事情。
一个是他令魏仲带人在墨水往皋虞沿岸每十里修筑一烽火台。皋虞那头阎勃也会令人向五龙水一线修筑。
第二则令人在县寺旁立了一馆,牌匾上书“招贤”二苍劲汉隶。
然后其墙上有布告:
仆闻十步之内必有香泽,十人之中必有豪杰,若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士、农、匠、商、隶皆可来之,仆必量才而任。
然后又让令骑传至介亭、皋虞,照不其而设。
做完此事,陈烈召集王瑾、终利俊商议建设学校事宜。
对于建学校这事,王瑾是极大力支持,这也是当初他劝建陈烈中的事情。
只是在陈烈构想中,乞活军将要建立的第一所学校,会和这个时代有所不同。
教授的内容以实用为要!
学校又分为二院,军吏院和治吏院。
军吏院主要培养部队基层军吏,主修基础识字、基础算学、基础兵学、个人武技四科。
基础兵学即学习队列阵型和军事常识,主要是培养基层军吏的小规模指挥能力。
而治吏院则主要培养基层治理人员,主修书学、算学、律学、制表四科。
“制表”便是绘制表格,和这个时代统计方式大大不同,能极大的提高统计效率。
而学校的名字陈烈则用的是乞活军小学。
在他看来,目前这所只是初级的学校。
将来还要在此基础上建设更高级的大学。
而学校的校长自然也是由他担任。
嗯,陈校长?
他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