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陈东的回答(1/2)
会议厅内没人说话,只有相机喀嚓作响。
如同陈东之前预料的那样,媒体对这样的事情没有一点抵抗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样的故事放到什么时候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刚开始过来走过场的记者也反应过来了,纷纷打电话摇人。
当一个、两个、三个报社的正式记者和摄像前来锦江宾馆的时候,成都市的新闻媒体纷纷闻风而动,尤其是那些已经经过市场化改革的新锐报纸,几乎都推掉手里所有能推掉的采访活动,主编们开始为这场爆炸新闻的发布策划版面。
中国人有从众、从利、从上的习惯,川航邀请的记者都是成都的头部报社,在头部记者们专注聆听陈东的创业经时,这个爆炸性新闻已经开始在成都市内酝酿完成,向周围省份扩散。
当陈东能带给记者们大新闻时,记者们一改往日无冕之王的骄傲,心情随着陈东的讲述,代入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故事中去。
对于创业故事的讲法,陈东颇有经验,小时候的他可没少农业频道和财经频道看那些创业故事,信手拈来几个小故事,让一场枯燥的谈判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尽管有人觉得陈东有吹牛的嫌疑,比如成都经济报的记者沈秋霞就不相信陈东讲的天天去苏联大使馆“苏门立雪”。
苏联现在什么情况别人不知道,沈秋霞的校友可是北京做经济工作的,苏联人不会傲慢到拒绝一个手握几亿生活物资的商人的。
陈东神态轻松,对着话筒讲述了辗转四川、北京的全过程。
“……当时的我只是一个名不经传的上海小老板,谢洛夫同志得知是我要购买飞机自然是不相信的,所以到了钓鱼国宾馆后,发现上当了,便二话不说与我喝酒,为了拿下这笔订单,也为了解除谢洛夫同志对我的误会,我一口气喝了多少呢?我已经不记得多少了,只记得从坐下到喝完,我一直没有停过,整整喝了一个小时。”
仅仅是讲述,记者们已经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况。
如果不是这件事已经变作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也不会相信,如何能用罐头、羽绒服换四架大飞机回国。
因此陈东说谢洛夫不相信他的时候,记者们倒是没有觉得老毛子可恶,反倒很能理解那位副部长同志的心情。
陈东的讲述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的继续,谈判过程被他用轻松幽默的语气叙述出来,在现场记者的心里种下一颗传奇的种子。
在这个企业化改革初见端倪的时代,记者们对于私人企业的运作仅限于县市级别的交易活动,或者参考乡镇企业稳扎稳打的发展模式,像陈东这样惊心动魄的交易方式,实在是令他们开眼。
“……在漫长的交涉过程中,除了前面所说的几个部门领导的帮助,我还要感谢一位好朋友,在与苏联方面的联络中,汪小姐帮我解决了外语的麻烦,与苏联航空部副部长的交流过程中,汪小姐主动担任了翻译工作,为这次交易的成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陈东讲完故事,笑着看向记者身后的汪小姐。
这次的飞机采购,汪小姐跟着她北上南下,确实让他省了很多事。
至少作为一个光杆司令的他,总算身边有个信得过而且颇有主见的人了。
如果不是汪小姐想要在27号做未来的“金花”,陈东会毫不犹豫的拉她来自己的外贸公司做“老板娘”。
陈东尊重她的选择,既然汪小姐决定要在27号做到最高,那最好现在就给她开始铺路。
他记得金科长后来好像是因为要去谈关贸被调走,这个机会陈东不会错过,把握好机会让汪小姐当上下一任科长,有陈东的资本和金科长的师徒关系,汪小姐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梅萍说过,27号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和第三名。
这次新闻注定会吹向全国,汪小姐只要在其中稍微露脸,就足以成为27号最无可争议的第一名。
此时记者们一听陈东的话,马上调转摄像头,向陈东视线注视的方向看去。
汪小姐手足无措,僵硬的笑了笑,挥挥手。
照相机一阵响过,有人扬起眉毛,暗叹这位宝总好福气,有这么漂亮的红颜知己。
好在记者们很清楚谁才是主角,有了这位“汪小姐”的照片便纷纷回头,至于这位汪小姐的稿子怎么编他们非常在行。
【顶级企业家的贤内助!】
【天才宝总背后的女人!】
【做新时代女性,才貌双全的汪小姐!】
陈东看到汪小姐嗔怒的看着他,无所谓的笑了笑。
这次的发布会没办法带她上台,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帮她曝光一下了。
如果是几十年后,这样的行为只会为汪小姐增加麻烦。
但是现在,报纸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即将进入九十年代的记者,招牌有时候甚至比国家还要硬,他们的一句话,或许就能让一个人青云直上,甚至改变政策方向。
陈东向汪小姐点点头,示意她稍安勿躁。
面对记者们对汪小姐与他的关系的好奇心,陈东视而不见,继续对记者们说起之前准备好的发言总结:“这架飞机对我们上海宝珠外贸公司以及苏联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正如之前所说,这次宝珠公司一共购买了四架飞机,之后的三架在发布会结束后,一周之内便会陆续抵达双流机场,后续的交接工作,我想可以请苏联航空部的技术代表波安德斯特同志为大家宣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