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谈拢(2/2)

毕懋康和毕懋良两兄弟,手中拿着测量工具,正对着几门大型的火炮进行相关数据检测。

前段时间,台湾总督郑芝龙从海外拉回来了几门寇菲林长炮。

根据郑芝龙所说的以及这种长炮的外形,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将其取名为“长管炮”。

而郑芝龙拉回来的这种长管炮长3.7米,口径140毫米,重大4000斤,射程甚至能达3里,比大明目前军队中使用的佛朗基炮的射程还要多出两里,连红夷大炮都无法与之相比。

此时的大明早已从西洋人那里学会了如何制造红夷大炮。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懂火器制造的西洋传教士交流。

他们两兄弟认为此时的大明火器种类多而杂,很多应该淘汰的火器至今仍在使用,更精密一些的火炮制造技术仍然掌握在西洋人手里,这让两兄弟十分的憋闷。

毕懋康曾对朱由检说:“陛下,我大明缺少的从来不是这些火器,而是改良创新更先进火器的技术。”

朱由检想起几百年后,那被西洋外族用枪炮打进了封锁多年的国门,众多瑰宝被抢夺的屈辱历史,直接从自己的内帑中拨出一百万两银子,调入兵仗局,用作毕懋康和毕懋良两兄弟的研究经费。

此刻的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如获至宝,他们日以继夜的研究着这几门长管炮,希望能博采众长,从这些不同类型的西洋火炮中,汲取到有用的知识,然后用到大明自己的火炮上。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就去询问被郑芝龙带回来的西洋传教士,他们不得不承认,此时西方对火器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越了大明。

而根据这些西洋传教士自己的说法,他们一行人是特地带着这种火炮,前往神秘的东大国度,将火炮展示给东方国度的君主,以换取让他们在东方国度传教的权利。

结果在航海的过程中碰到了恶劣的天气,连续一个月的大雨和不断响彻天空的雷电,让这些传教士们的指南针失去了作用,在茫茫大海上迷失了方向。

传教士们在大海中漂流了一个月,就在他们食物和水源都快耗尽了的时候,碰到了从葡萄牙回来路上的郑芝龙。

传教士们看到郑芝龙的船队时,爆发出了极大的求生欲,在他们的呼喊声中,郑芝龙的船队靠近了他们,一番询问后,郑芝龙知道了这些快要饿死的洋鬼子是要去大明传教,而这些传教士们得知郑芝龙是神秘国度的官员,而且正要返航神秘国度,连忙跟郑芝龙说明情况,于是这些传教士们就这么连人带炮的,被郑芝龙带回了大明。

毕懋康和毕懋良可不管这些,拉着这些西洋人交流了几天几夜,直到西洋人身体都快扛不住了,这才将他们带去休息。

此时的毕懋康正在纸上画着什么,一旁的毕懋良则是写着一些数字,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弟弟,我好像知道了,这长管炮为什么这么重,还能被西洋人拉着到处作战了。”忽然毕懋康好像发现了问题,呼唤自己的弟弟毕懋良。

“大哥,我实在想不明白,那么重的长管炮他们是怎么拉着到处跑的,我们大明带着红夷大炮都有点吃力,这长管炮比红夷大炮可重多了。”毕懋良看着自己的大哥毕懋康满脸不解。

“是炮车的问题,他们西洋人的炮车要比我们大明的先进,我看了那些西洋传教士的炮车图纸,他们采用的设计方式与我大明有明显不同。”

“而他们承载炮车的车轮相比较我们大明,要更为的轻便,运送炮车也较轻松。”毕懋康指着手中那西洋传教士手绘的炮车图纸,给弟弟毕懋良解释道。

“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车轮,将它改造一下,运用到大明军队中,这样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能提高一截。”毕懋康高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