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靠妥协换取的胜利危机四伏(2/2)

侯希逸当初受兵马使李怀玉推荐当上了节度使,战乱平定不用再过刀头舔血的日子,逐渐变的懈怠下来,一门心思游玩打猎。

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忌惮李怀玉威望,找借口解除了李怀玉军职。李怀玉趁他在城外游逛,发动兵变将他赶走,自己做了节度使。朝廷召侯希逸入朝为官,默认了李怀玉身份,还为他赐名李正己。与侯希逸相比,李正己走到今天全凭自己,对朝廷并不怎么领情。

李宝臣、田承嗣、薛嵩、李怀仙收拢叛军余众,训练士卒、修缮城防,各自拥有数万精兵。他们在自己的小王国中自行选用文臣武将,无须报经朝廷批准,也不向朝廷缴纳租赋,还与李正己、梁崇义互通婚姻、遥相呼应,根本不把朝廷放到眼里。

朝廷对他们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因此,他们名义上是大唐的藩镇官员,实际上只在表面上维持有君臣关系而已,河朔割据的局面初步形成,为后世带来了无尽祸患。

除了内部隐忧重重,边境也动荡不宁。大唐的老对手吐蕃,在历经玄宗时期的全面退守后,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大好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左右,因中原内地武备废弛,挡不住安禄山的范阳铁骑,朝廷只得从河西、陇右征调精兵入援平叛。吐蕃趁大唐边境防务空虚,开始了他们的蚕食之旅。

至德元载(756年),大唐在青海湖附近所设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军,相继被吐蕃攻陷;石堡城、百谷城、雕窠城这些前沿要点也落入吐蕃之手。

至德二载(757年),西平郡(今青海湟源、乐都等地)沦陷。

乾元元年(758年),河源军(治鄯城县,今青海西宁)覆灭。

上元元年(760年),廓州(今青海贵德)被克。

党项紧随其后,三次进犯同宫、华原(今陕西铜川一带)、奉天(今陕西乾县),侵吞边境,威逼京畿。

想当年,从长安西行两万里,沿途桑麻遍野、村舍相望,一派繁茂景象。现如今,这一切都已荡然无存,到处是断瓦残垣。

一百多年的繁华盛世,仅用了八年时间就打回到了原点,怎不令人痛惜!

大唐虽然靠着外援回纥助力,先后除掉了安禄山、史思明父子,赢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除恶不尽,隐患重重。加之朝廷上下又极度缺乏开国时期那份励精图治的精气神,皇帝只知姑息忍让,官员各自苟且偷安,朝纲政纪一片混乱,强藩割据林立四方,更有手握兵权、参知朝政的阉宦群体任意妄为、胡乱插手。

以这样一部陈朽的国家机器,这样一种颓废的精神状态,想要重振雄风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大唐在危机接着危机,战乱接着战乱中逐步坠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