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正式组建内阁(2/2)

“启禀太子,十四司战报,张玉率军与十四司副布政使(原大琉球国王)将十四司全境扫平。”

“抓获倭寇三千余人,方国珍,张士诚残部约一万余!”

“斩首敌军三万余人!”

兵部尚书,茹瑺出列道。

“令张玉大军原地修整一月后,伐不臣之国小琉球(湾湾!)”

“倭寇全部运往京城阉割后在京城售卖。”

“方国珍,张士诚残部,全部交由工部处理,一切待遇同僧侣。”

朱高炽,说道。

如今应天府对倭奴的需求量极大,权贵们购买倭奴的积极性格外高涨。

不过人数还是太少了,根本不够权贵们消耗!

反观方国珍,张士诚残部,用于工部修建各项工程,如今工部手头上有很多工程,随着蒸汽机的问世,修路成为首要工程。

其次,随着大明领土的扩张,各地交易司,矿司的工程也是有不少,工部如今成为最忙的部门。

这自然是人数越多越好。

“是太子!”

工部官员们,齐齐行礼道。

“今我大明改革步入正轨,诸位爱卿功不可没。”

“特此成立内阁,今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等九人政绩斐然,令其加入内阁,协助陛下处理政务。”

“内阁大臣,参与议政,起草诏书、文件,并传达给下级部门执行。设制敕房和诰敕房,专门负责书写和校对各种文书。”

“日后人员任免,以政绩,品行,学识等综合方面考核后,由陛下钦点,不得以任何理由采用吏部推荐,禁止内阁内部大臣的推荐,并且宦官禁止进入内阁参与议政!”

“内阁大臣人数不得为双数,必须为单数。”

“内阁大臣的品级暂定为五品!”

朱高炽沉声说道。

内阁刚刚成立,品级不适合定太高,否则六部尚书定然不服气。

内阁制度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宦官专权、党争不断等,但其对于巩固皇权、有效分担君主事务有着极大的功劳。

明朝皇帝有功夫搞木工,不上朝,炼丹等等,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内阁的稳定,才能够让他们高枕无忧。

如此一来,内阁拥有议政权,六部拥有执行权,皇帝拥有决策权。

比起三省六部制,可避免了大权旁落!

通过内阁制度,皇帝能够通过多个内阁成员共同参与决策,避免了单一大臣独裁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权力。

相对于丞相制度,内阁制度的人员任职更加平等公开,减少了因个人关系或特权而进入权力核心的情况。

而历史上,明朝的内阁人员的任免,可由皇帝直接任命,吏部官员推荐,以及内阁阁老秘密推荐,然后皇帝挑选任命。

这就造成了,宦官专权,以及党争!

内阁虽然有丞相之权,却无丞相之名,这使得宦官有机会通过司礼监等机构参与决策,助长了宦官专权的现象。

内阁的出现导致了政风的单一性,文官集团被宦官操纵,形成了难以打破的循环。同时,内阁内部的竞争也导致了朋党之争,加剧了政治腐败。

内阁权力的不稳定导致了朝廷争斗不断。内阁首辅的任命并非由皇帝直接决定,而是通过朝廷官员推荐,这催生了不同党派之间的竞争,使得朝廷政治乌烟瘴气。

是故,朱高炽将这一人员任免的弊端,尽可能的剔除,选用政绩,才能综合能力强的官员担任。

虽然考核之事上,不可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徇私舞弊。

但远远要比朝臣推荐来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