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饮酒 十三》赏析(2/2)

如果功夫已经达到了“终年醒”,那么又怎么会“常独醉”呢,这时的“常独醉”就犹如济公活佛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仅仅是一种和光同尘的示现而已。

醒醉还相笑:醒时常常笑话醉时——何必事事当真?醉时亦常常笑话醒时——不如难得糊涂!

发言各不领:醒与醉,相视而笑时则默契自在其中,而若诉诸于语言,则相互之间差异甚大,看似矛盾之处甚多。

规规一何愚:在醉者眼中,醒者谨小慎微,拘泥于各种规矩之中,看起来非常愚钝;

兀傲差若颖:在醒者眼中,醉者放浪形骸,孤标自傲,乖张不群;

寄言酣中客:所以寄语那些“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人;

日没烛当秉:太阳落山之后,还是把蜡烛点起来吧。前路漫漫,心灯不明,生命就只能在迷宫般的轮回之梦里颠沛流离,无有出期。

通篇来看,整首诗的视角似乎描述了一个观心修行见到真心后定力尚比较薄弱时的修行状态,以及对时时秉持“正念之烛”的警醒与告诫。而能够观照这一切的视角则处在更高的维度,在清醒中透着醉意,在醉意中透着清醒,似是谆谆告诫,又似是自言自语......

就在陶令醉意朦胧中,远远望见有一歌者,似是闻到酒香,自江上荡舟而来,一边摇橹,一边在落日余晖中和风而歌——

寂寂无人客,何境可取舍。

醒听无弦曲,醉唱空空歌。

沽酒待知己,浮舟泛清波。

莫说无烛秉,渔火正灼灼。

畅饮秋露白,千杯不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