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多食症(1/1)
多食症
[病案]杨某,一位11岁的男孩,于1976年9月10日首次就诊。他在半年前开始出现症状,最初只是感到头晕和发热,但经过治疗并没有好转。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病情逐渐转变为食欲旺盛,每天需要吃七八顿饭,但脸色苍白,并经常出汗。在过去几个月里,他已经看过几位医生,但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来到这里寻求帮助。
患者的外貌特征是体型丰满,面颊丰满,脸色苍白,腰部粗壮,腹部较大,手和脚都较胖,行动困难。他的舌头呈嫩红色,舌尖呈红色,舌苔呈薄白色,脉搏难以找到,仅在左手能感觉到滑数。他的口干但不喜欢喝水,大小便正常。他的腋窝温度为36.5c,心跳为120次\/分。
[治则]凉肝清心,化痰养阴。
[方药]羚羊角3克(冲服),夏枯草30克,生地10克,茯苓9克,栀子9克,菊花6克,贝母10克,竹叶6克,酒黄连6克,麦冬9克,竹茹12克,玄参10克,枇杷叶10克(去毛)。服2剂后,病有好转,夜间只吃一次,白天索食减少,寸脉势缓,心跳减慢为100次\/分,舌尖红退,原方再与2剂。一周后再诊,夜食停,白昼只需加餐少许零食即安。继用原方加减,去羚羊角,加大生地、麦冬用量;增入太子参30克,石斛12克,枸杞子12克,白芍12克,粉丹皮12克和冰糖等,嘱其熬膏缓服,并勿食辛辣,晨要早起活动。五年后随访,一切正常。
[评析]此症在中医古籍中记载较少,因此,在研究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医的理论体系来进行分析和诊断。根据中医的五脏六腑学说,消谷善饥、有火等症状与肝、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要治疗这种症状,就必须采取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法,使其恢复正常状态。
具体而言,采用羚羊角、夏枯草、竹茹、栀子、菊花等凉肝药物,以抑制肝火的旺盛,从而达到平衡肝气的目的;采用竹叶、黄连、麦冬等清心药物,以调节心脏功能,使心气平和,气血顺畅;采用生地、玄参等养阴药物,以滋养胃阴,防止胃燥,保持胃气的平和;采用贝母、茯苓等涤痰化湿药物,以消除痰湿,保持肺气的通畅;采用枇杷叶等复金气药物,以促进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此外,治疗此症还需要加入益肾滋水的药物,以培养根本,巩固疗效。这些药物包括熟地、山药、枸杞、当归等,可以调节肾脏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使全身气血旺盛。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辨证论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针对性地选用药物。例如,对于体质偏寒的患者,应选用温阳散寒的药物;对于体质偏热或痰湿重的患者,应选用清热化痰的药物。
在治疗此症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饮食调养。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适当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治疗此症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体系和药物,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滋养胃阴、清除痰湿、益肾滋水等多种手段,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注重饮食调养和作息习惯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