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中医药调理产后血晕(1/1)

产后血晕

[病案1]方某,女,36岁,1958年3月4日入院。她是一位第一胎的母亲,在足月后顺利生产。然而,在生产后约一个小时,她开始出现头晕眼花、胸闷气逆等症状。此外,她还感到小腹阵痛拒按,但恶露并不多。突然间,她陷入神昏口噤的状态,失去了意识,面色紫黯,四肢厥冷。

医生用压舌板启口望舌,发现她的舌头呈紫色,脉搏弦涩。经过测量,她的血压为14.6\/8.0Kpa(110\/60毫米汞柱)。

[治则]活血行血祛瘀。

[方药]血竭3克,没药4.5克,失笑散6克。用陈酒烫热分两次送服,须臾恶露下,腹痛胀减轻,神清肢暖,面色转润,血压上升为16.0\/10.6kpa(120\/80毫米汞柱),病情转危为安,继用生化汤3剂以理善后。

[病案2]郦某,女,28岁。1960年4月10日入院。郦某此次怀孕为第三胎,预产期预计在十月底。近期,郦某自觉腰酸、腹胀痛,并伴有下坠感。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郦某的宫底位于脐上四横指,已有宫缩现象。此外,测得郦某的血压为13.3\/9.31kpa(100\/70毫米汞柱)。考虑到郦某的状况,医生决定收入院待产。

次日上午10时,郦某顺利顺产分娩。然而,产后她出现大量阴道出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恶心,胸闷,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症状,甚至一度昏厥。此时,测得她的血压为8.0\/5.3kpa(60\/40毫米汞柱)。

经过一系列补液及宫缩剂治疗,郦某的病情并未得到明显好转。医生紧急邀请了中医专家会诊。经过诊断,中医专家发现郦某的舌质淡红,脉象微细。

[治则]益气补血止血。

[方药]别直参9克煎汁温服,患者苏醒,继服当归补血汤加味,处方为当归21克,黄芪30克,鹿茸1.5克,生姜3片,红枣12克。服2剂患者愈。

[评析]产后血晕是产妇在分娩后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出血过多或持续时间较长,对产妇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产后血晕分为两种类型:闭和脱。这两种类型在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需要针对具体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闭症,又称为实症,通常表现为阴道出血较少,小腹胀痛,舌质紫黯,脉弦而涩。病案1中的患者就属于这种情况。闭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夺命丹加失笑散的方剂。这种方剂的目的是行气活血、祛瘀,使血液顺利下行。通过这种方法,病案1中的患者成功地治愈了闭症,取得了显着的疗效。

脱症,又称为虚症,通常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多,如崩漏状,无腹胀痛,脉象微细或浮大,舌质呈淡红色。病案2中的患者就属于这种情况。脱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独参汤。这种方剂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使无形之气迅速巩固,从而保护有形之血,使其得以固摄。在病案2的治疗过程中,独参汤发挥了显着的效果,使患者成功治愈了脱症。

尽管病案1和病案2都属于产后血晕,但由于症型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在病案1和病案2中,由于治疗得当,都取得了显着的疗效。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后血晕,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确保产妇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产妇在产后也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