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狭路相逢勇者胜(2/2)

而有了望远镜之后,就能够在更远的距离进行沟通。

虽然也还存在着弊端,比方说你这边已经通过旗语进行沟通。

但是这个时间段,对方并没有看过来,或者没有看到,那也是媚眼抛给瞎子看了。

但是毕竟还是比传统旗语高效了太多。

斥候营先行出发了两刻钟的时间,此时贾环通过望远镜,已经隐隐能够看到南蛮士兵活动轨迹。

而南蛮士兵的活动轨迹,正是针对赤焰军斥候营佯攻的方向进行的。

这足以证明,他的计划成功了。

鹰隼视野固然开阔,只要在白日有行动,基本无法瞒过它的视野。

但它毕竟是畜牲而不是人。

它完全无法判断出精确的人数,也无法判断敌军是不是佯攻。

既然如此,就能够利用它来向南蛮传递假情报,从而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

至此,赤焰军面对的,就只有前面的一万南蛮军队,还有两翼埋伏的大约四千左右的狼军。

此战,是赤焰军以一万敌一万四千蛮军。

虽然蛮军数量比赤焰军差不多多出了一半,但这已经是目前能够创造出来的最好结果了。

若这样都打不赢的话,那么接下来也就没有继续出城战斗的必要了。

贾环对赤焰军还是有信心的,赤焰军虽然是新军,但是贾环相信周通。

有周通在,他放心。

接下来,贾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周通身上。

他已经给周通创造了一个最佳环境,接下来就要看周通的表现了。

周通率领七千赤焰军士兵,很快就追上了前方一万南蛮军队。

毕竟双方只相距五里路而已。

而南蛮军队虽然绕开城池北上,但是他们也在防备着大夏军队的狙击,因此他们前进速度并不快。

这支万人队,其实更像是南蛮抛出来的诱饵。

若大夏军队不管,他们就会继续北上,抢掠大夏百姓。

而若大夏军队出城阻击他们,他们的任务就是缠住大夏军队。

而后很快南蛮就会源源不断派出援军,最终将大夏出城军队吃掉。

因此,在周通带领赤焰军不断追击的时候,这支南蛮万人队早已发现了他们的行踪。

然后这支万人队很快停止前进的步伐,迅速掉头,摆开阵势,准备和大夏军决一死战。

蛮王给他的命令是,若有大夏军追杀过来,他们只要缠住这支大夏军不放跑他们即可。

不过这支万人队的蛮将可不这么想。

眼见来的大夏军不足万人,这蛮将准备直接将这支大夏军活生生吞掉,好让他们知道他们南蛮军的厉害。

眼见这支大夏骑兵风驰电掣般靠近,这位蛮将也开始兴奋起来。

他乌拉乌拉叫唤了一番,喝令手下蛮兵准备射击。

两军对垒,弓箭先行。

在短兵相接之前,先用远程攻击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

双方都是这么想的。

下一刻,两军中间的那片空间,忽然就下起了漫天箭雨。

嗖!嗖!嗖!

凄厉的破空声震人心魄,双方开始出现伤亡!

严格来说,是蛮军方面出现伤亡。

因为双方的弓箭射程有差距。

大夏弓箭射程要比蛮军弓箭射程至少多出三四十米距离。

而大夏赤焰军,恰好就卡在蛮军弓箭射程之外。

这就好比英雄联盟中下路两个射手对线,一个射程550的射手,能够卡着距离爆射射程只有500的射手,射的对方白白挨箭而还不了手。

现在双方的情况便是如此。

早在赤焰军换过军装之后,周通就很鸡贼地想到过这个风筝战术。

赤焰军虽然是骑兵,虽然在冲锋。

但是他们其实在最后已经开始放慢速度,周通身先士卒,恰好卡在了一个极限位置。

当然,赤焰军并没有完全停止下来,他们选择了横向环形移动。

就这样卡好距离,少数也能射出七八轮去,可以无伤达到让蛮兵减员的目的。

周通年龄虽然尚不足三十,但却是战场老将,身经百战了。

赤焰军虽是新军,此前并没有战场厮杀经验。

但在周通带领之下,这些新兵,也开始逐渐适应节奏,动作也越发娴熟起来。

大夏军的箭矢十分犀利,而蛮军的轻甲质量还是差了一些,他们毕竟才刚刚起步没几年,造不出太坚固的轻甲。

因此,在赤焰军不断移动射击之下,蛮军开始不断减员。

三四轮射击之下,便有上百蛮兵中箭损伤。

这些蛮兵在入侵大夏以来,大小也打过几次仗,还是头一次打的这么憋屈过。

一时间,竟是被赤焰军打懵了。

蛮将不由又惊又怒,他忙指挥蛮军变向,然后不惜代价地向赤焰军冲杀过去。

在又射出一轮箭矢之后,周通丢开弓箭,架起长枪,一马当先,率领赤焰军冲杀过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

此时,方山之上,用望远镜观看这一战的贾环,心里也开始紧张起来。

这场战争,赤焰军前戏做的十分完美。

然而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要看两军短兵相接的这一轮较量。

赤焰军的单兵素质,肯定要强过蛮兵。

赤焰军的军心和士气,也不比蛮兵差。

然而赤焰军毕竟是新兵,在战场经验上,是万万无法和蛮军相提并论的。

贾环只希望赤焰军士兵,能够尽快适应战场。

毕竟,不经历战争,永远都只能是新兵。

很快,双方冲撞到一起,开始激烈拼杀起来。

仿似两股激流发生碰撞,在碰撞的瞬间,有着刹那的停滞。

然而下一刻,便有一方开始溃败起来。

而溃败的那方,赫然是蛮军。

这一刻,蛮军并没有输在士气和力气或者勇气上,他们输在了武器盔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