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2/2)

公元1624年,徐霞客三十八岁,他的母亲已八十岁,他打算留在家中侍奉母亲。

但是他的妈妈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她要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远游。这一年,徐霞客陪伴自己的母亲在附近游历。第二年,徐母去世,徐霞客伤心欲绝,他暂停出游,为母亲结庐而居守孝三年。

公元1636年,徐霞客年已五十。这一年,他基本完成了二百六十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值得一提的事,我们如今看到的《徐霞客游记》只有六十多万字,其余两百多万字全部亡佚。

公元1640年正月,徐霞客因长期游历,身心俱疲,两足俱废,再也无法行走了。云南地方政府派出车船把他送回老家江阴。

江阴地方政府也派出官员远道接他回家,途中询问他:何苦来哉?

为什么呢,要终其一生,坚持做这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远游。

徐霞客回答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他把自己与出使西域的张骞、西行取经的唐玄奘、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耶律楚材相比。

徐霞客的远游,不是单纯的寻奇访胜,他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对中国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比如长江,它的发源地自古成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人沿用战国时代《禹贡》的说法,认为岷江是其源头。徐霞客在“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后,发现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真正的源头。这个发现,让长江的长度多出一千多里。1978年,新中国派出的考察队在徐霞客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最终确认长江的源头,是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在地理地质学领域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世界上科学考察地质地貌的先驱者。他对地理学的最突出贡献是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

徐霞客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他指出岩洞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石钟乳则是由石灰岩溶于水后,水分蒸发而使石灰岩凝聚而成。他对石灰岩地貌的研究,比欧美同类研究早了两百多年。

徐霞客逝世后,他的好朋友季会明将其文字整理成书,命名为《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该书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中国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风俗民情和社会生活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全书内容涉及文化、经济、地理、生态、社会、宗教等诸多领域,足可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地理学上的珍贵文献,也是高明优美的游记文学。其文字质朴而绮丽,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堪称中国地理史、旅游史以及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被国际学术界认定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二十部着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