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通敌之嫌(1/2)
在大蜀国的朝堂之上,喧嚣之声前所未有。近十年来,大蜀国首次完整收复西疆三城,疆土重归完整,这本是举国欢庆之事。然而,对于此胜,朝堂中却涌现出诸多异议,而这些异议并非针对胜利本身,而是聚焦于论功行赏的公正性。
“启禀陛下,”礼部尚书司徒万里恭敬地迈出一步,声音在朝堂中回荡,“晋王佘宇晋与安晨公主佘宇晨,一位监军,一位统帅,此等功绩乃我大蜀国兴盛之兆,预示着后继有人。虽贵为皇族,但臣以为,应赐予他们超越皇族的封号,以示表彰。”
佘瑶女帝端坐龙椅,目光淡然,轻声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封号建议?”
司徒万里继续陈述:“晋王以仁爱为先,监军期间,深受臣民爱戴,其仁义之举,堪称楷模。臣斗胆请封晋王为‘仁晋王’。至于安晨公主,她统帅三军,慧眼识才,臣建议加封她为‘定安公主’。”
众臣纷纷附议,这样的加封虽为形式,却也是对皇室子弟能力的肯定与赞誉。
“准奏。”佘瑶女帝金口玉言,自此,佘宇晋与安晨公主分别获得了“仁王”与“定公主”的封号。这两个封号,不仅是对他们皇室身份的认可,更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肯定。
接下来,话题转到了西征大将军王猛身上。身为西征大将军,王猛的军功显赫,若再提升军阶,便需回朝在兵部任职一品大将军。虽非三军统帅,却也可自领军马,其地位之尊,连兵部尚书也不能轻易安排。
“陛下,”兵部尚书祁东铭出列,声音沉稳,“臣以为,收复西疆乃固有之地,若因此敕封一品大将军,恐引其他边疆大将军非议。王猛将军虽有功,但军职不宜轻易变动。他已是二品大将军,可考虑赐予封号。”
蒯龙站在朝堂最后,身为四品侍郎将,他本无资格上朝,若非班师回朝,恐难有此机会。他深知兵部不会轻易提出对王猛敕封爵位,果然,祁东铭提出的是封号,而非爵位。
二品大将军若要敕封爵位,通常为侯爵,这与当年的镇西侯地位相当。然而,收复西疆三城,王猛虽功不可没,但严格来说,并未达到封爵的标准。表面上是为了平衡其他边疆大将军的心态,实则是不愿让王猛封爵,皆因他出身于镇西侯一脉。
若此功由孟庆所立,即便他仍是二品大将军,封侯爵也是板上钉钉之事。
然而,佘瑶女帝并未立即作答,也未如常询问群臣意见,而是缓缓开口:“王猛大将军功勋卓着,封号自然不可或缺。然此事需朕仔细考量,再作定夺。”
此言一出,既是对祁东铭提请的肯定,又透露出对王猛功绩受此封号似乎略显不足的意味。这通常是难以立即决断时的缓兵之计。最终,大将军需上书谢恩,封号方能落实。而爵位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至于其他三品征西将军,则赏赐黄金、财帛等身外之物。至于四品、五品将军的赏赐,祁东铭并未立即表态。这些将军的赏赐通常已在战报中提名,只需皇帝应允,兵部执行即可。除非有四品晋升三品的可能,才可能在朝中提请皇帝应允。
定安晨公主佘宇晨优雅地迈出一步,声音清脆悦耳:“启禀陛下,西疆三城得以收复,侍郎将蒯龙献计献策,其功不可没。儿臣斗胆提请陛下……”
然而,话未说完,仁晋王佘宇晋便急切地打断道:“蒯龙仅在收复西凉城一战中担任侍郎将,论功应赏赐金银。儿臣近日见镇西公府在修缮旧宅,恳请陛下赐黄金千两,以彰显圣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