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好坏参半(1/2)
“嗯,此举极符朕心,想当年仅是一点流言蜚语便将十多万饱受战争摧残的河北百姓吓得四处逃窜,太祖闻之静默,再来便提出了赎买计划,朕理当遵古法而行。”
“灭北汉之后,在晋地所得钱财约两百万贯,足够填补封桩库欠缺。”
讲到此处,赵景朝四下看了一眼,问道:“不知哪位爱卿愿意舍身前往辽土,与辽人商谈此事?”
闻罢,群臣虽多议论,但脸上多有惧意。
也对,毕竟是要只身前往人生地不熟还跟己方刚打过一场的草原大国,他们都担心有命去没命回。
当然,他们不敢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敢,御马直副指挥使兼端州刺史、团练使崔翰即刻出列,毛遂自荐表示自己愿往。
崔翰,时年四十九,博陵崔氏大家出身,因其少年时胸怀大志,风度仪表伟岸秀美,自后周朝时便得赵大看重而拉拢至麾下效力,直指今朝。
对此人赵景亦非常满意,毕竟此人不仅会练兵,打仗也够猛,先前的伐北汉战役中处理也甚多。
他愿意出使赵景也较为放心,但到底还是要上一道保险。“着崔翰为正使,秦翰为副使,二者率领百人使团,携带锦绸、香料、犀角、玉器等礼物,于两日后正式出使辽国。”
“是!”二人齐声应答,随之归位。
“虽拟定出使,但辽人未必会同意和平谈判,因此朕会同河北守军发放诏令,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再将先前运输到汴梁的粮食抽出半数送往河北各州以做备用,此事就交由齐王和三司使楚昭辅、参政知事卢多逊去办。”
古来征战,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想法是万万不能有的。
想想常凯申,前期时大约有六百万军队,其中由他领导的国民政府控制的军队大约有四百多万,面对仅有数万的红色力量动不动就搞大兵团围剿,然而却始终不能消灭红色力量反倒最后兵败逃亡台湾,其中最大的原因就俩:麾下军阀派系太多,多是出工不出力,坐山观虎斗的;士兵伙食本来就不够吃还胡乱克扣,饿着肚子谁愿意给你卖命?
所征调的粮食都是先前打算送去岚州附近赈灾的,但在出了刘家一案后,从刘家和商户手中拿过来的粮食已经足够让难民渡灾了,所以这批粮食停在了汴梁附近,没有继续往西走。
至于先前所讲先赈再还?别逗了,这可是他们花费钱粮帮自己续命的买卖,哪还敢腆着脸向朝廷索要亏空……
总之,事情就先这样定下了,散朝之后,天已经大亮,脱下冠服后赵景大咧咧的躺在靠椅上。
不单单是服饰地点繁琐多层,六月的天,也让他能感受到些许热意。
两宋与明朝中晚期都是自然灾害高发期,天气的不正常也是其中之一。
休息大概半个时辰,单换上绛纱袍而不带冠的赵景去到后苑书房,王继恩也带着众内侍将劄子都送了过来供其批阅。
做皇帝与做任何工作基本一样,也是个好坏参半,掌控天下、尽享美人、优先使用优质资源这些都是真的;但天下事、天下人、天下军马天下臣全在他的肩上担着,稍不留神就得出问题。
当然,他也想做个昏君,把朝事全都丢给权臣,自己啥也不管,就躲到后宫里边纵淫享乐然后暴毙而亡,留下千古骂名,可这和他的初衷完全相悖,是他想做但不能且不甘心做的。
要处理的公文种类颇多,像是西京洛阳上奏刘继元等北汉旧贵已经安置妥当;像是吏部上报挑选的武乡、楼烦两县知县人选,供赵景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