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蔬菜历史(1/2)
【#华夏蔬菜历史#】
【如果中华民族只有一个标签,那就一定是种菜了,中国人的种菜基因是深深刻进骨子里的。
从刘备寄人篱下被曹操称在家做的好大事种的大头菜,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也要晨星理荒秽却依旧是草盛豆苗稀。
从兼济天下、谋求入世时的耕读传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到归隐山林,寻求出世时的莼鲈之思。】
弹幕区:
『草盛豆苗稀,这种的什么鬼哦,哈哈。』
『所以人家是诗人。』
『读书人种菜就是这样,我也种过一段时间菜。后来发现我也是草盛豆苗稀。』
『那说明就不适合种菜,我有个小姐妹。能把多肉不死鸟养死!』
『多肉能种死都是有本事的。』
陶渊明:……我也不想的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可勤快了。
【更不要提时至今日,从东南沿海叫青藏高原,从中东沙漠到南海岛礁,从南极科考到非洲赤道,从阳台的泡沫箱子到大棚的无土栽培,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菜地。
即使我们的足迹已经踏足月球与火星,老百姓关心的还是月球,火星上能种菜吗?】
“是啊,能种菜不?”
“月球有嫦娥,有玉兔,肯定可以种菜啊,否则她们怎么活下来的?”
???
“后人不是给我们看了月亮的样子吗?光秃秃的,那上面没有嫦娥,也没有兔子!”
相信能种菜的那人反问道:“他们又没把月亮走遍,怎么知道没有嫦娥和玉兔?”
“而且,嫦娥可是神仙,不让凡人看见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
你别说,挺有道理的。
百姓关心月球、火星能不能种地,朝堂关心无土栽培。
汉字好就好在可以望文生义。
“没有土就可以种菜,种哪里?”
“水里?石头里?悬在空中?”
“这可真是神仙手段啊。”
【除了农耕属性和对饥荒的恐惧外,还有一点,作为中国人不论身处何地,只要能种菜就代表能活下去,代表能在这里扎根,代表生活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中国人这么爱种菜,中国本土的蔬菜却十分匮乏,今天我们能吃到的大部分蔬菜几乎都是外来作物种。
古代寻常百姓是很难吃得起肉的,除了粮食之外,只能以菜充饥。
《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菜即五蔬,也就是古人最比较常吃的五种蔬菜:葵、韭、藿、薤、葱。
严格来说蔬菜都是从野菜演变而来的,古人觉得哪种蔬菜分布广且量大,口感味道也还行,最重要的是吃不死人,那就渐渐由野菜晋升成为了蔬菜。】
【葵:与向日葵没有半毛钱关系,向日葵原产于美洲,明朝时传入中国。
华夏本土的葵菜也叫冬葵、鹿葵、滑菜。
叶片上有小绒毛,将叶子采摘煮食或者做羹来食用。
菜梗中因为有黏液吃起来滑溜溜的,故而叫滑菜。
最早记载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烹)葵及菽。”?
冬葵从汉代开始大量种植,在唐代以前有百菜之主的称号地位。
汉乐府诗里有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汉诗《十五从军征》也有一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都说明葵菜在古代是最常吃的蔬菜。
目前在西南地区还有食用,叫冬苋菜或者冬寒菜。
但其在蔬菜界的王者地位早已一落千丈。
与冬葵命运相反的是如今为人所熟悉的另一种葵菜,秋葵。
秋葵上世纪初引入华夏,刚开始只在西南片区栽种,零八年以前名不见经传。
但众所周知,在华夏任何一样食物或者药品,只要和养肾或养生沾上关系,那必定是趋之若鹜!
葵菜的近亲除了秋葵,还有现在经常能见到的观赏植物,如锦葵和蜀葵等。】
东汉末年,许都。
“秋葵?”
“难道是秋天种植或者秋天收割的葵菜?”
“本土葵菜不行吗?”
曹操真的很需要,不论它是能养生还是养肾!
曹操喜食肉,不过以后得改改,尽量顿顿有葵菜。
无独有偶,大秦时期。
始皇帝也是这样想的,养肾就不需要了,养生就行。
“农家,整理研究一下如何种植葵菜,先在咸阳附近推广试行。”
农家欣然领命,这是农家看门手艺,别说葵菜,不知名的野菜,自己都试种过。
种葵菜总比增加产量,达到后世标准要简单的多吧。
【韭:即韭菜,真正的无冕之王。
中国人从古爱到今的蔬菜,不光是吃,韭菜在今天还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割韭菜成为了远离小农经济后的年轻人最具切身体会的农业活动。
只不过数据时代“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中国人吃韭菜已经3000多年了,并且似乎只有我们对韭菜情有独钟,在欧美被称之为中国葱,当做观赏植物。
韭菜属于再生植物,只要不伤根,叶子一茬一茬割不完。
韭菜春天最好,到夏天口感味道就渐差了,所以杜甫有诗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春初早九,秋末晚菘。
菘:也就是白菜,是古人认为味道最鲜美的蔬菜。】
弹幕区:
『不是,我白菜这么没牌面?一句话就说完了。』
『这也没啥可介绍的啊,白菜可是现代蔬菜之王了,家家户户都会弄。』
『炒白菜。』
『做泡菜。』
『烤菜叶。』
『豆腐白菜汤。』
大明,应天府。
“嘿嘿。”朱棣不知想到了什么,笑出声来。
见过母亲溺爱儿子的,很少见父亲溺爱儿子的,老朱不惯着他,一脚踹了上去。
朱棣委屈巴巴的对着马皇后叫屈:“娘,你看看爹,说话不说话。”
“刚才说好不打我的,现在又……”
朱棣话还没说完,就被老朱一声冷哼打断:“别以为咱不知道你笑啥!”
“不孝之罪,踹你一脚是轻的,砍你头都不为过!”
白菜豆腐汤,老朱的心头爱,号:珍珠翡翠白玉汤。
老朱最爱手里拿着刚烙好的烧饼,就着一碗刚出锅的白菜豆腐汤。
啧啧啧,这个美呦。
朱元璋不止一次对儿子们耳提面命说道:“咱小的时候要是有这一口吃食,给个皇帝咱都不换。”
朱标自然是懂老爹的意思,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起来造反。
朱棣毕竟还不是未来的永乐大帝,现在只是刚成亲的小朱四而已,哪懂这么多。
一想到老爹喜欢吃刚出锅的,每次都被烫的龇牙咧嘴,还有一次烫起了泡。
脑海里浮现出来,自然是憋不住笑的。
“娘啊,爹欺负我啊,还要砍我头。”
马皇后伸手扯了扯老朱的衣袖,踹一脚得了,别太过分。
哼,咱给你娘面子!
老朱回过头来坐下,看见马皇后捂着嘴,又见朱标也是埋着头不停抖动身子。
……
“行行行,想笑就笑吧。”
可惜朱棣没看过仙剑,否则此情此景,早低得嚎一嗓子:“把昨天都作废……”
【藿:藿香正气液和它没什么关系。
藿:大豆的叶子,也叫豆藿。
当权者被称之为肉食者,而平民百姓则称之为藿食者。
由此可见这一蔬菜是最平民的食物,穷苦人在不伤及大豆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采摘其嫩叶为食。
由此引申出一个词语:薇藿,也就是穷苦人用以充饥的食物。
说文解字记载:薇,菜也,似藿。
其实就是野豌豆。
《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伯夷叔齐耻于周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于是发誓宁死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
采薇从此成为隐居和忠贞气节的代称。
藿是大豆的嫩叶,薇是豌豆苗。
但是豆叶的口感肯定好不了,麦饭藿羹是形容先秦时期老百姓吃饭的词。
这味道,你就想去吧。】
东周,赵国。
“本来没有这么难以下咽的……”从长平之战活下来的士兵‘茄’捧着手里的麦饭,瞬间觉得不香了。
其实本来也不香,有一股腐臭味。
但能活下来,茄已经觉得是万幸,本来有一口吃食,比起被坑杀的人已经足够幸运了。
但天幕放了太多视频,想想后世那比诸侯吃的还精美地食物,再看看手里的麦饭……
“当真是……难……吃”,口中说着难以下咽,嘴巴却一下没停。
茄看了这么久的天幕,起码明白了两个道理:后世很好,普通人吃的比周天子还好。
后世距离现在很远,除非天幕赐下食物,否则这辈子都不可能达到后世食物标准。
总不能因为没有后世好吃,就不吃了吧?
茄闭着眼睛,回想起刚才的视频里美食的样子,囫囵吞了下去。
“嗝……额,好香。”
后有曹操望梅止渴,今有茄幻想止臭。
【薤:也叫薤白,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小蒜,又名小根蒜、团葱、独头蒜等。
汉代又传来一种蒜,因为比小蒜大,所以叫大蒜。
薤白的另一个近亲是藠头,古称:薤,也叫荞头,常被作为凉菜食用。
两种有个最直观的判别方法:薤白像一头蒜,藠头像一瓣蒜。】
……
【葱:大葱产于西伯利亚。
小葱原产于华夏,在春秋以前只局限在北方少数民族境内,后来齐桓公打破山戎,把小葱带回了山东。
提起葱似乎萌生一层质朴的土气,可古代形容美女有个词叫:青葱玉指。
葱在古代也有菜伯的称呼,伯为老大,即菜中老大。】
……
大汉,长安。
“汉代传进来?”
刘彻突然想到了张骞,你还活着吗?
……
额,想差了,后人说你带回了许多作物,你肯定还活着。
可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你能看到天幕吗?
看到了,一定要多带些作物回来,不知道质量,那就数量取胜,总有一样适合大汉。
汉武帝将霍去病拥入怀中,嘴里念叨着:“张骞出使那年,你才刚出生。”
“转眼间,你都这么大了,他还没有任何消息。”
“唉……”
武帝目光平视前方,仿佛能透过皇城看到西域之地,一声长叹息。
“朕听说西域有个大月氏,想约他们夹击匈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