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僵尸(1/2)
【#僵尸与旱魃#】
【春风拂面柳丝斜,正是个尸变的好时节。】
大秦。
“嗨,听着还挺押韵。”始皇吐了个槽。
僵尸:僵而不腐的尸体。
旱魃:需要祭祀的旱神。
“这两个还能扯上关系吗?”
若遇旱灾,就需要天子亲自祭祀旱神求雨。
【其实关于僵尸的诡异传说,出现的并不是很早,它诞生于唐宋之际,到了明清时期才开始大肆传播,成为了可止小孩夜啼的怪谈之一。】
【唐·《卞壶尸变》:盗发卞壶墓,壶尺僵,发鬓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乃长穿达手背。】
【旱魃一开始也不是僵尸,不过,把旱魅作为僵尸的决定,也不是人民群众脑袋拍就想出来的,它源于当时民间普遍流行的打旱魃习俗。】
【打旱魅: 掘新葬墓家,将尸体拖出,残或焚其肢体,也称‘斩旱魃’、‘打旱骨桩’、‘焚旱魃’。】
【而这种习俗可以一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魃神信仰。
旱魃最早见于《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恢如焚。】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旱魃,态度大体上还是比较敬畏的。】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
【来自天上身着青衣的神女‘魃’帮助黄帝大战蚩尤而下凡,总的来说不算是太坏的形象,所以早期民间的祛魃方式也更偏向于仪式性的祭祷和祈吉。】
【大体上有两种,第一种是故意给她带错路。】
【《山海经集释》:令神北行。】
【巫师做法之后就会跟旱魃说:“姑奶奶,您往北走,你要问哪里算北?当然长城往北才算北,毕竟这种好东西那不得跟友邦分享一下。”】
大汉,长安。
“你们会吗?”刘彻扭头问向楚地官员。
众人连忙摇头,不会,听都没听过。
和巫蛊之术沾上,不死也得脱成皮。
“唉……”刘彻叹息一声,顿了顿说道:“差人去楚地找找。”
“姨夫,下咒法能咒死匈奴吗?”霍去病嗤笑一声道:“真是可笑。”
随后跃跃欲试的说道:“让我上吧,姨夫。”
刘彻瞬间脸黑了,混小子,果然像朕,天不怕地不怕,连朕都敢骂。
“朕当然知道!”
“试试呗,又不需要钱。”顿了顿,想起天幕所言。
“这叫科学与玄学并用。”
刘彻一挑眉,随即笑道:“朕本来是打算允许你去草原历练历练的。”
“但刚才你骂朕,朕不开心。”
“你就踏踏实实去海军待着。”
霍去病算是知道了什么叫皇帝不喜欢忠臣。
“你个大昏君!”
“忠言逆耳利于行!”
“你连劝谏……”
卫青已经捂住了霍去病的嘴,别骂了,陛下拳头都握紧了。
群臣:打他,打他啊!
“哼,朕不和你个小屁孩计较。”刘彻扭过头去,冷哼一声,握紧的双拳又松开了。
群臣:未免太过偏爱了,呜呜呜。
【第二种是民间的祭尸法,通过举行类似‘十日灸杀’的巫术仪式来达到祛魃目的,所针对的是类似‘女丑之尸’的对象。
要注意这里的尸,不是尸体,而是神主,可以理解成被神上身的对象。
《康熙字典》:女丑之尸,神象也,古者祭祀皆有尸以依神。】
【这种“尸”后面逐渐被木雕、泥塑或者纸糊的神像替代,如近代的某些偏远农村还保留着的晒旱魃习俗。
在大旱之时,人们用纸糊一女人像,悬挂于高杆上,任太阳暴晒以祈雨。】
【但是到了后面,人们对旱魃的情感就由敬畏慢慢变成厌憎,旱神也变成了旱鬼。
祛魃方式也不再那么讲道理,而是选择直接溺毙或者关门放虎。
《后汉书.礼仪志》:耕父、女魃皆旱鬼,恶水,故囚溺于水中。】
【在河南南阳汉画馆,就有许多虎吃鬼魃或者吃女魃的画像石。
即使是在今天,河南一些农村里还有这种习俗,当久旱不雨时,就传闻出现了‘旱鳖’或‘旱骨桩’,想要下雨,人们就要执杖举刀,赶杀旱鬼。】
【当然,旱鬼哪有那么容易遇到,所以倒霉的往往是新下葬的尸体。
至于为什么一般选新下葬的?
别人下葬都不闹旱,就你下次闹旱,那不把你的坟扒谁的坟?
《明史》:旱,即伐初葬者冢墓,残其肢体。】
大明,洪武年间。
“咱不是在大明律明令禁止这种行为了吗?”老朱怒气冲冲的对着官员喝问。
“是不是你们没有严格执行!”
官员也是有苦难言,陛下您也是苦出生,还放过牛、当过乞丐……
这是我们严不严格执行的问题?
马皇后刚想劝,就见朱元璋打了个眼神。
马皇后瞬间明了,嗨,又想找个理由吓唬一下官员。
【而且人们渐渐发现,开棺不腐的尸体往往都是干的,那怎么人家都烂了,就你不烂呢?
是谁指使你不烂的?你不对劲。
于是乎,旱魃的形象就逐渐从女神变成了干巴巴的尸体。
人们从打旱魃逐渐变成了打干尸,称为‘打旱骨桩’,每当大旱来时,就会有至少一个坟头倒霉。】
【选坟头也很讲究,一个是以火照新葬坟,如有光焰,掘墓后死人有白毛变体,那就是旱魃。
再一个是别的地方都旱,就你家坟头土湿,那应该也是旱魃,直接刨坟开棺,钉尸焚天。
《旱魃辨》:辄以新冢上微湿者,即以为魃。】
【当然,谁家也不喜欢被刨坟,清嘉庆年间,山东高密就有一个村民因为被刨坟怒而告官,一直闹到了刑部。
官员人都麻了,这案子根本没有先例能参考,最后直接判了个带头扒坟的一个死缓。】
清朝,嘉庆九年。
山东高密李宪德的新坟并烧毁尸体用以求雨,李宪德的亲属阻拦不得,十分悲愤,将掘墓的人全都告上公堂。
县衙没法判,一级一级往上推。
这起案子到了刑部,刑部如天幕所说一般麻了。
不判吧,挖坟了。
判吧,几百年民间都这样过来的。
没办法,案子又摆在嘉庆的案头。
思索半天,最后带头掘墓的仲二被判以“拟绞监候”罪。
为此嘉庆降诏修法:“僵尸久变旱魃之说,本属无稽之谈,乡曲小民,为谣言所惑,做出掘墓毁尸,伤天害理之事,情节殊为惨酷。”
【基本上来说,把旱魃和僵尸结合起来这种行为都是在较晚的明清时期才开始出现,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僵尸?僵尸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其实我们去查阅文献的话,僵尸是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从‘不腐作祟’到‘出棺害人’的成长流程的。
《明清旱魃叙事与魃鬼事象异化的社会机制》:僵尸的枯干形状,也令人联想到干旱和造成旱灾的旱魃,那么,其与旱魃的联系就更加昭然若揭。】
【在唐代之前,人们对于僵尸的描述并不是诡异而是凄惨。
在那个时候,僵尸所代表的惨烈程度基本上就等于人相食。
《史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
《旧唐书》:合境凋残,僵尸相属。
《文苑英华》:僵尸血流,胔骼成岳。
从字符里就能看得出来,满本都写着:百姓苦,苦啊苦。】
【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对于尸体不腐这个事情有了一定认知了,那就是非常的不吉利。
《异苑》:盖亦僵尸,数千年不朽者。】
【我们中国人的死后观念受到先秦两汉‘尸解升天’观念的影响,尸解虽然不如白日飞升,那也是一种顶好的去处。
一个人死了之后,如果不走白日飞升的路子,那最好要腐烂的只剩下个衣服。
比如《洞仙传》中所记载的尸解仙:要不就是开棺无尸,要不就是只剩空壳。
因为按尸解的理论,只有先托形尸解才死后复生。
《后汉书.王和平传》:假托为尸以解化也。】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尸体不腐,那一定是有什么大怨气,大冤屈才让你既不想升天,也不想复活。
比如陕西有位妇人,年芳十九,为了对抗包办婚姻,不惜毁容明志,最后被亲人诬告而死,死后尸体上乌鸦盘旋,盛夏暴尸十日不腐,搞得境内全年无雨,最后太守以少劳之礼祭祀,才得以安抚。
《十六国春秋·陕妇人》:此妇毁面自誓终身不嫁……其境乃经岁馀不雨,设少牢以祭其墓。】
【还有石虎作祟的故事。
《资治通鉴》:俊梦赵主虎啮其臂。
说暴君石虎死后10年,鲜卑前燕皇帝慕容儁梦里梦到石虎咬他,气的他他发布悬赏找石虎尸身。
《资治通鉴》:得尸于东明观下,僵而不腐。
发现尸僵不腐,慕容俊大骂:一个臭老外还敢吓唬你皇帝爷爷。
《资治通鉴》:死胡,汝敢怖生天子。
最后疯狂鞭尸,投入漳水。】
永和四年九月,慕容皝去世,世子慕容儁继承燕王位。
建武十四年,病重的石虎强撑着身体,因为他已经决定舍弃天王名号,次年登基称帝了。
“咳……慕容儁!!!”经历骨肉相残的石虎,立石世为太子,以刘昭仪为皇后。
“朕要将你活刮了,炖一锅肉汤。”
【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只有生前不爽的人,才会成为死后尸身不腐的僵尸,而且能够作祟致灾,但并不会自己从棺材里爬出来。】
【可是到了唐代就不一样了,唐代人发现有些僵尸已经能从坟头里爬出来了。
比如有个叫李虞的人喜欢骑马打猎,有次傍晚打猎,追着猎物进了一个坟林,结果撞到一个巨人观的僵尸挺动其眼直视他,从此之后,李虞完美戒掉了打猎这个习惯。
《纪闻》:有死人面仰,其身洪胀,甚可憎恶,眼仍光起,直视于虞。】
【当然,如果李虞是去钓鱼的话,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故事了。】
“后人瞎编,还是我真遇见了?”
李虞:要不听后人的钓鱼算了?
弹幕区:〖今虞垂钓于湖,遇尸出棺,恐扰其兴,遂镇于棺,坐于其上,复钓。〗
李虞:不是,钓鱼的人这么强的吗?
“我要钓鱼!!!”
【《酉阳杂俎》:有村正妻新死,未敛,其儿女忽觉有乐声渐至,村正举杖击之,尸倒,乐声亦止,遂负而还。
河北有个村正,妻子刚刚去世,夜里忽觉有乐声渐起,妻子的尸体就随着音乐起舞,一边跳一边往坟林里走。
村正十分感动上去,就是一棍子,然后把自己老婆尸身扛回了家。】
【我们能发现,虽然唐代的僵尸已经能从棺材里爬出来了,但是作恶能力和前朝比起来并没有多大进步,只不过是尸体本身发生某种神秘不可解释的变异。】
【但到了宋代。
《夷坚志》:会稽嵊县某山,有僧结庵其间,山下人家有丧,将出殡,未寐,闻扣扉声 ,客胆力素勇,无怖畏,知其为鬼。
会稽一间佛寺的住持,去给山下一家人办丧事,留下了一位客人在庙里过夜,客人半夜遇到了一个死去的熟人,拜托他解决生前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