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朱标之死带来的巨变(1/2)
“朕的皇后,朕的标儿,居然都死在了朕的前面……”
人生三大不幸,少时丧父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朱元璋的一生全都占了。
看着自己至亲是如此结果的朱元璋,此时就像历史上记载的那般,“帝恸哭”。
另一个时空中已然成了孤家寡人的老年朱元璋,再次勾忆起妻子和儿子在世时的模样,依然心如刀绞。
但与壮年时不同的是,他没有马秀英和朱标在身边安慰。
“哭什么?人终归是要死的,再说了我和标儿不还没死呢吗?咱们一家子还有好些年可以在一起过呢,足够啦。”
老二朱樉又给老四朱棣来了一下。
“都怪你那张好嘴,当真是得了没法治的病!咱连什么病都不知道,怎么治?”
朱棣:“关我什么事?天幕是按照历史记载来陈述的,医官弄不清楚是什么病,史官自然没法记载,天幕就更说不清楚了。
与其怪我,倒不如多规劝规劝咱爹,让娘和大哥少要为他那动辄就要杀人的操劳,多将养身子才是。”
挨过打的朱棣总算知道小声吐槽了。
朱樉看着一旁的老爹,叹了口气:
“爹何尝不也是有苦衷的,若非功臣手握重兵,肆意娇纵,为了咱大明的江山爹又何必要背负一个兔死狗烹的骂名。”
……
【朱标的死,是促使朱元璋大肆清除功臣集团的重要原因。
朱标在世时,因他为人宽厚,在兄弟和大臣们中威望颇高,能够镇得住时局。
又因他倾向于仁政,恐惧于朱元璋严苛御下的臣子们,都对朱标抱以很大的期望,都愿意辅佐他。
朱标去世后,出于对朱标的情感延伸,朱元璋将朱标十五岁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是为大明皇位未来的继承人。
朱允炆尚且年幼,朱元璋担心他无法驾驭那些战功赫赫,位高权重的功臣。
于是在朱标死后的次年,便向以蓝玉为首的功臣们挥下了屠刀。
并以蓝玉为突破口,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以及他们的家族势力一网打尽。
虽然蓝玉之死也有其本身的原因,但牵连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人之多,无疑又一次证明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最终朱元璋于公元1398年去世,时年七十岁。
二十一岁的朱允炆登基称帝,年号建文,又称建文帝。
朱元璋死前还做了一件事,下令让众多妃嫔和若干宫女为其殉葬。
按说朱允炆已经二十一岁了,再要说朱元璋担心后宫干政貌似有些说不过去。
更多的可能是朱元璋受到元朝的人殉之风盛行,出于满足个人私欲选择了让妃嫔们殉葬。
因为朱元璋生前分封藩王,将马皇后所出的四个儿子都给予了封王。
其中老二朱樉被封为秦王,封地在陕西西安,是镇守西北维护统治的主要地区。
老三朱棡封为晋王,封地在山西太原,此地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之一,军事意义重大,朱棡在当地也拥有相当的军事力量。
老四朱棣封为燕王,封地为北平,此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北方的军事重镇,这也使得朱棣手握重兵。
至于老五朱橚因为前后两次封地分别在杭州、开封等赋税要地,所以没有兵权。
还有一个手握兵权的是老十七朱权,他被封为了宁王,封地在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同样是镇守北方的战略要地。
这么多手握兵权的藩王叔叔们,自然让朱允炆担心藩王势力过大影响到中央政权。
于是他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建议开始削藩。
第一步是设置宾辅监督并限制亲王权利。
并挑选臣子为藩王子女讲学灌输君臣纲要。
还限制藩王活动,不准他们参与朝中及边疆大事。
但是仅仅进行了这些限制后,朱允炆就开始了急躁的正式削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