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迫击炮及应用(1/2)

【有了雷酸汞作为底火和弹头引信后,许多前所未有的武器因此被研制出来。

尤其是是对于炮弹的影响。

早期的炮弹都是实心炮弹,就像子弹一样,主要依靠动能杀伤,攻击范围只有一条直线。

有些时候为了提升距离抬高炮口,杀伤范围更是下降到只有弧形落点。

虽然换成霰弹可以有效提升杀伤范围,但又因为受力分散气密性下降,攻击距离大幅缩短。

但当有了底火和弹头引信后,可以在发射后爆炸大幅提升杀伤范围的炮弹诞生了。

构型也非常简单,还是由击发装置、发射药、装药弹头,以及触发弹头爆炸的引信组成。

引信的结构可以和压发式地雷一样,在炮弹落地后触发引爆。

炮弹外壳由易于炸开的铸铁铁壳包裹,内部装药,爆炸时瞬间炸碎的铁壳就是破片。

炮弹可以选择和子弹一样,与发射药结合为一体,可以保证较快的装填速度。

也可以将发射药和炮弹分开装填,可以让炮弹和发射药拥有更多的装药量,同时又不至于因为装药量过多炮弹重量过大而增加装填难度,适用于大口径大威力的火炮。

因为大炮发展到后期,炮弹的射程已经非常远,曲射角度越大,空气阻力和飞行轨迹的复杂程度越高,膛线对于超视距火炮的精度帮助变得不再那么明显。

所以大口径的火炮往往会放弃膛线,选择更易于制造的光滑炮膛,这便是滑膛炮。

易于制造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点,还有一个原因是炮弹是在膛线的引导下发生旋转的,会与炮膛壁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一者损耗了炮弹的发射推力,二者会磨损炮膛,膛线会渐渐磨平降低了炮膛的使用寿命。

但是膛线也有其必要的使用需求。

比如坦克的主炮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平射的,膛线便能够让炮弹在旋转时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和更高的精度。

以往在没有底火和引信时,大炮为了保证更高的气密性都是从炮口装发射药和炮弹的。

后来有了底火、引信,还有炮闩,更高效的后装炮便诞生了。

但其实前装炮弹也有其优点,尤其是小型化的前装炮,在有了底火和引信加持后,炮击效率比后装炮要快的多。

迫击炮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体型也很小巧。

大的迫击炮,其炮管能有一个人那么长。

小的甚至只有半条腿那么长,一个人就可以扛着跑。

基本结构就是炮管、炮管底部的击针、以及用于固定和吸收迫击炮后坐力的三角炮架和底座。

当然炮架还有个作用就是调整炮身的仰角和朝向,以便炮手根据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进行调整。

迫击炮炮弹的底部,与子弹底火一样,从炮口装填后,炮弹靠自身重量下落砸中击针,击针触发底火点燃发射药。

整个过程只需一两秒,炮击频率就取决于装填手反复装填炮弹的速度。

因为炮击会自然存在误差,炮弹不会落在同一个位置,只需多次炮击就能迅速覆盖一片大致区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