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武夷山奇景:闽南边域的山水画卷》(1/2)
一、引言
武夷山,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静静地舒展在闽南边域。这里既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闽南武夷山景区为核心的山脉景观区,以其险峻的山势、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这里的丹霞地貌独具特色,山峰峻峭,形态各异,或如剑指苍穹,或如屏风列阵。而蜿蜒流淌于山间的九曲溪,清澈见底,与丹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武夷山不仅自然景观独特,还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山上有许多古迹和文化景点,如武夷宫、武夷书院等,这些古迹和文化遗址展现了武夷山深厚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同时,武夷山还是中国着名的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出产的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而闻名于世,成为武夷山的文化象征。此外,武夷山还是朱子理学的发祥地,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生活、着书、讲学长达 50 年,使武夷山成为研究东方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总之,武夷山作为闽南边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和领略。它就像一幅永远也看不够的山水画卷,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的美,感受它的魅力。
二、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1. 武夷山在闽南哪里?
武夷山并不在闽南地区。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其地理坐标为北纬 27°32′36″~27°55′15″;东经 117°24′12″~118°02′50″。武夷山周边区域关系紧密,与邵武市和江西省铅山县毗邻。
2. 历史沿革
武夷山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武夷山的归属不断变化,见证了无数重要事件。
早在三千年前,武夷山地区就有人类定居和繁衍生息,当时已形成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武夷山属于楚国疆土。秦汉时期,武夷山成为闽越人的活动中心,开始变得繁荣,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
到了唐代,武后垂拱四年(688 年)置温岭镇,属建平县。天宝七年(748 年)登仕郎颜行之奉诏至武夷封名山大川,禁樵采。后因广顺元年(951 年)改温岭镇为崇安场,寓“崇山峻岭安乐吉祥”之意。
宋太宗淳化五年(994 年)升城为县,隶建州。南宋时期,武夷山集儒、道、佛于一身,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家称为“升真元化洞天”。着名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生活、着书、讲学长达 50 年,使武夷山成为朱子理学的发祥地。
元代,武夷山属建宁路。明代属建宁府,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 年)修筑城墙。
民国时期,武夷山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30 年 5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崇安县委在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境内大安村为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
1949 年 5 月全境解放,先隶属第一专区后改建阳专区;1956 年划归南平专区,1970 年专区驻地迁建阳,1971 年称建阳地区;1989 年地区驻地复迁南平,崇安改属南平地区,1989 年 8 月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
武夷山的历史沿革见证了不同朝代的兴衰变迁,也为这座美丽的山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自然景观
1. 独特地貌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丹霞地貌的形成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一亿四千万年前,这里曾是一个内陆大湖泊或有许多大小河流,四周山地岩石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被流水带到湖盆里,一层一层地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地质运动,堆积成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岩层,形成坚硬的沉积岩。岩石表面覆盖着深浅不一的苔藓和地衣,碎屑物中的铁在特定气候下氧化成红色的氧化铁,并在沉积中扩散,将沉积物染成红色。从褐红、绛红到紫红,色彩丰富。早在第三纪末,地壳运动使湖盆上升,红色地层产生角度变化,形成单斜构造和单斜山。晚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地壳再次运动,单斜山发生不等量断块抬升,产生沟壑裂缝。在长期的地貌发育中,单斜山和单斜断块山经历着流水、风化、重力崩塌的作用,最终形成了如今的丹霞美景。
在武夷山风景区内,丹霞地貌景观丰富多样。文人将丹霞形容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地质学专家则从科学角度诠释了它的形成。这里的山峰峻峭,形态各异,如笔架山、青蛙嘴、双乳峰、汉堡石等,每一处山峰都有故事和传说。同时,这里还有许多着名的景点,如天游峰四周丹霞林立,岩石形状奇异,景色一览无余。晒布岩“壁立万仞”,丹霞特征十分显着。玉女峰是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柱状山,形似宝塔座落在九曲溪畔。此外,武夷山的山体由红色砂砾岩组成,为完美的单斜式丹霞地貌景观,尤以九曲溪沿岸最为典型。
2. 山水画卷
武夷山的山水画卷以九曲溪和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相互映衬而构成。九曲溪风景区面积约 8.5 平方公里,发源于桐木关西北角、三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全长 60 公里。它流经武夷山生态保护区,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核心风景区,止于曲溪畔的武夷宫。
九曲溪景区内水量充沛,澄澈清碧,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乘一叶竹筏荡入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仙境,波光潋滟,恰如人在画中游。两岸丹崖林立,千姿百态,形成“一溪贯群山、两岸列岩岫”的山水相融景观。
九曲溪两岸的峰岩还具有“移舟换景”的特点。同一山峰处在不同曲水的视点下,往往变幻为不同的景观,而峰名也因之而异。例如,在二曲可以欣赏到迷人的玉女峰,犹如刀削的山体好像精心雕琢的玉柱,秀润光洁;在五曲,视野最为开阔,这里也是武夷山人文底蕴最为浓厚的地方,着名的紫阳书院就位于五曲的隐屏峰下;六曲虽短,却是景色最为优美的地方,被誉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就位于此曲。
3. 气候特点
武夷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降水丰沛、气温适宜、湿度大等特点。
降水方面,年平均降雨量 1926.9 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 3 月至 6 月,6 月最多。年平均降雨日数 164.6 天,最多达 209 天,最少为 110 天。极端年最大雨量 2847.2 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 1028.5 毫米。
气温上,1 月平均气温 7.8c,极端最低气温 -8.1c;7 月平均气温 27.8c,极端最高气温 41.2c。平均气温年较差 20.4c,最大日较差 24.3c。生长期年平均 263 天,无霜期年平均 270 天,最长达 307 天,最短为 237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1629.5 小时。
这种气候特点对武夷山的自然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充足的降水使得九曲溪水量充沛,澄澈清碧,为山水画卷增添了灵动之美。适宜的气温和高湿度则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使得武夷山的山峰四季常青,与红色的丹霞地貌相互映衬,构成了独特的美景。同时,这种气候也为武夷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成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四、特色风貌
1. 景点风貌
列举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如武夷宫、天王峰、御茶园、桃源洞、天游峰、一线天、虎啸岩、水帘洞等,描述其特色风貌。
武夷宫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宫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红墙黄瓦,古木参天,尽显古朴典雅之美。这里曾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
天王峰雄伟挺拔,犹如一位威武的天王屹立在天地之间。其山势险峻,形态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御茶园作为武夷山茶文化的重要象征,充满着古朴的韵味。这里种植着优质的茶树,茶园布局精美,仿佛一幅绿色的画卷。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桃源洞宛如人间仙境,洞外桃花盛开,洞内清幽宁静。这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位于武夷山景区中心,山势险峻,景色秀丽。登顶后可俯瞰整个武夷山景区,九曲溪环绕山间,奇峰异石尽收眼底。主要景点包括御茶园、天柱峰、云窝、隐屏峰、晒布岩、水月亭、茶洞、天游峰、一览亭、天游观等。这里除了自然风光之外,还有茶园、书院和石刻,体现着武夷山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
一线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狭窄的缝隙中,光线从顶部洒下,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游客在其中穿行,感受着大自然的奇妙。
虎啸岩因山岩形似虎啸而得名。这里石壁陡峭,景色壮观。站在岩顶,可远眺群山,领略武夷山的雄浑之美。
水帘洞是一处天然溶洞,洞外瀑布如丝如缕,宛如一幅画卷。洞内乳石千姿百态,让人惊叹不已。
2. 生物多样性
强调武夷山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珍稀动植物资源。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这里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全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采取了一系列资源管护和生态修复措施,不断刷新生物多样性记录。
武夷山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常绿阔叶林带、针叶阔叶过渡带、温性针叶林带等。这里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丰富,有31目近5000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武夷山国家公园里的中华秋沙鸭、蓝喉蜂虎、藏酋猴、黄腹角雉、白鹇等珍稀动物,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随着调查监测的深入,武夷山的生物多样性记录正不断刷新,新物种的发现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3. 茶文化
阐述武夷山作为茶的故乡,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介绍武夷岩茶的独特魅力和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武夷山作为茶的故乡,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这里的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魅力闻名于世,成为武夷山的文化象征。
武夷岩茶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得天独厚的产地。武夷山众多的山峰相连,峡谷纵横,构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武夷山没有发现第四纪冰川的痕迹,使得一些动植物躲避了灾难幸存下来,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与梅、松、菖蒲及苔藓等茂盛草木共居的武夷岩茶,每时每刻吸附着大自然的香气和清鲜。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水萦回穿越其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夜温差大;山中多山洞及陡峭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筑石岸种茶,盆栽式茶园众多;岩坑在岩崖和森林的遮阴下,茶树承受喜欢的漫散射光,利于内含物质的聚集,好山好水育好茶。武夷山土壤主要是火山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和砾岩等构成。烂石,风化养分齐全,腐殖质含量高,土壤疏松,通透性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种茶能产生独特的岩韵。
武夷岩茶的品种丰富多彩。据史料记载,武夷山茶树有1187种,仅慧苑岩有名可查的就多达264个。武夷山不但培育了肉桂和大红袍本地品种,还有四大名丛“铁罗汉”“白鸡冠”“半天腰”“水金龟”等。除了奇种、花名和名丛外,还从各地引入优秀良种,同时源源不断培育新品种。种类繁多,一茶一味。肉桂的桂皮香、水仙的兰花香、梅占的腊梅香、黄观音的透天香、雀舌的脂粉花香、铁罗汉的药香……丰富百态的品种特征,让岩茶拥有常喝常新的魅力。山场天赋异禀,传统的武夷岩茶按产地不同分正岩、半岩和洲茶。岩茶产地俗称“山场”,而山场不同,主要表现在土壤和微域内的小气候环境上。着名的“三坑两涧”——慧苑坑、大坑口、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涧,以及古井、天心岩、马头岩、竹窠、九龙窠、三仰峰、水帘洞、象鼻岩、狮子峰、刘官寨等众多山场,土壤、土层、湿度、温度、光照、品种等不同,造就了不同山场所产茶滋味风格的殊异。
武夷岩茶的工艺精湛繁复。采摘的早晚不同、标准不同、方式不同、贮运不同,一开始就影响着武夷岩茶的后期品质风味。晒青、晾青、摇青、做手、初炒、初揉、复炒、复揉、初焙、扬簸、凉索、拣剔、炖火、归堆、筛分、拼配等十几道工序,层层工夫深,制作茶品精。天气不同、鲜叶不同、师傅不同、机械人工不同、制作场地不同、温湿度不同等等,又会形成不同的岩茶滋味汤感,变幻无穷。优良的原料,精湛的工艺,方能成就岩茶的精品。每一道制作工序都渗透着制茶人的心血、汗水和几代人的传承匠心。焙火登峰造极,武夷岩茶传统独到的手工制作技艺,主要在做青和焙火两个阶段。而传统的焙法则是用木炭为热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传统的武夷岩茶炭焙法,既用于炒揉后的湿茶索,俗称“走水焙”,又用于焙干茶,俗称“吃火”“炖火”“补火”等。传统的岩茶炭焙法,在毛茶、精茶制作阶段均要用之,干茶呈“蜻蜓头、青蛙腿”的形状,表面油润宝翠,上佳者显红、黑、绿“三节色”。其滋味醇厚、香气纯正、焦糖味明显,更为耐泡,叶底软亮,并有红边或红点,便于久存,具有暖胃功能。
武夷岩茶以滋味醇厚知名,特别是焙火到位、存放良好的岩茶,更是风味独特。武夷岩茶甘醇回味久、茶汤入口有劲、透香而细腻。以口品、以身品、以心品、以韵品,总能让人感受到来自岩茶滋味的层次多样性变化。在六大茶类里,岩茶以丰富多变的香气、口感韵味充分挑动着茶客的味蕾。岩茶所含的芳香物质种类和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因其制作工艺的摇青和焙火环节,大量芳香物质得以形成,加上独一无二的武夷山自然环境,赋予岩茶“岩骨花香”的特征。另一方面,岩茶是半发酵茶类,茶性较为平和,并且有理气通滞之效,“贴秋膘”时喝喝岩茶有益身体健康。
文化中国行|底蕴深厚 源远流长——浅谈武夷茶文化中提到,武夷茶文化当包含茶的生产过程、品质、精神。细化之,则是含历史、栽种、耕耘、制作、冲泡、品饮、审评、茶艺、诗词文赋、故事、歌曲等等。总之茶是载体、文化是内涵。好的饮品,注入文化,就上升为精神兴奋剂,或曰奢侈品,每个文明社会都会有这种高雅享受之群体。而这类产品是经长时间孕育而成的,自然环境是基础,制作工艺是提升,文化是赋能。武夷茶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的渊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武夷耕作栽培法,传统精湛制作工艺,优雅的冲泡品鉴艺术,才造就出这方瑰宝。
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中,江元勋代表提出关于建设“茶圣山”将武夷山打造成世界茶文化圣地的建议。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地之外,靠近旅游核心区域,打造一座“茶圣山”。将历史上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名人、圣人集结到“茶圣山”,按时代、层级、中外区域分别建设殿堂,安奉塑像,陈列典故,供世上茶人景仰祭祀,以铭记他们对茶业进步的历史贡献,也供世界游客观光,进而弘扬茶文化,带动旅游业,推高茶产业。
【媒体看武夷】光明日报 | 武夷茶飘出“年轻的味道”讲述了近年来,武夷山得益于走好“三茶”统筹发展之路的探索,不仅让武夷茶有了更多“年轻”的味道,也为助力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气象。古老的武夷茶,“科技味”“生态味”越来越浓了。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武夷山建起一座座“无化肥无农药”生态茶园,茶叶优品率比以往提高了80%,每公斤生态茶最高能卖到2600元。年轻人有自己的口感喜好,传统岩茶太霸气,新茶客较难接受,制茶师们就改良工艺细节,让岩茶既有岩骨花香,又滋味甜醇,深受年轻茶客喜爱。如今,在继承传统制茶工艺精髓的基础上,武夷茶企正持续做优茶品牌、创新茶科技,开展“茶叶种植标准化、茶叶深加工标准化、茶产业服务标准化”三产融合,茶叶生产加工向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红茶的品饮方式也有所创新,从传统清饮向新式调饮拓展,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喝茶、爱茶、懂茶。种茶靠科技,卖茶靠文化。武夷山是历史上万里茶道的起点,挖掘茶道、茶艺、茶馆、茶诗、茶歌、茶戏、茶事、茶俗等茶文化,推动茶产业与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会展等产业跨界融合。“潮起来”的武夷茶,竞争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
何以“天心” 探寻“岩韵”|采访手记:天心“茶商”中提到,“岩韵”是武夷岩茶的独特魅力,古往今来让无数人趋之若鹜。岩韵源自哪些方面?在“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已经成为新时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背景下,岩韵之于武夷岩茶发展有哪些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岩韵源头武夷街道天心村,探寻岩韵背后的茶产业传承发展之路。天心人的高茶商,是有文化韵脚的。大红袍景区不长不短的一段路,让人对武夷岩茶的前世今生印象深刻。文化为韵脚,市场为韵律,团结为韵声,天心村茶人的“茶商”才得以在武夷山的山水间、茶香中,高声唱响,远扬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