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两个寂寞的灵魂(1/2)

“这小子有点意思啊,肚子里有货,脑瓜子还聪慧啊,如果出题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回这个,那就显得出题人是个酒廊饭袋的半桶水了。”巴金看着季羡林笑道。

冯友兰拍手称赞道:“妙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么回,这是唯一正确答案啊。”

季羡林眯着眼说道:“没完呢,这小子铁定还要写。”

不出季羡林所料,陈实又写到:礼尚往来,燕京大学回赠水木大学新生礼物。

上联: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好!”冯玉兰拍手叫好,这个上联好。

其余人也在看这副对联,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对联,但确实是对联,对对子,本来就不止有一种形式。

不信去问龙少,人家原作者都说不要把他这个五行用于对对子,他就用了,他龙少能用,我陈少也能用。

况且这个对子,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上下联,至于出处,就是星爷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的,有人说这是出自【中华民间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的都不准,因为这两本书都是千禧年后出版的。

可能有早期的民间典故,但可查的就是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编剧是李力持,谷德昭,陈文强,谷德昭负责喜剧元素,而李力持和陈文强负责文学创作这一块,陈文强本来就是港大中文系毕业的才子。

港圈的早期编剧都是才子,比如黄霑,蔡澜,金融,倪匡等,王晶也是港大中文系毕业的,当时的港大中文系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因为授课老师都是民国时期过去的一些大师了,教育团队很强的。

例如让刘文典都佩服的陈寅恪,民国时期文人大多谁都瞧不上谁,但唯独这人大家都没啥意见,公子中的公子,教授中的教授,大师中的大师。

胡适说自己的那么多博士头衔,那么多的论文居然比不过陈寅恪的五百字。

沈从文只有小学学历。西南联大要提升沈从文为教授时,刘文典一直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一次,在西南联大的教务会议上,他提出质疑:“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4毛钱。沈从文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

可见陈寅恪的含金量了,后期他就去了港大中文系定期给学生讲课,除了他,还有饶宗颐,金克木等国学大师定期会去讲讲课。

所以港大在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培养出一批才子出来,这批人大多从事了影视音乐相关行业,留下了不少好歌和好电影剧本。

陈实这就是借花献佛,用了后来唐伯虎点秋香里的经典对子,来回应水木大学的挑衅。

这个对联有趣味性,更有一种戏弄。

尤其最后那个十分大胆,让燕京大学的师生们看着就解气。

陈实瞬间成了人群中的焦点,好像在散发着光。

徐萌萌盯着他看,这和她平时认识的陈实,好像不是一个人了,第一次感受到了这家伙还蛮有魅力和才华的嘛。

“你把这个贴到水木大学门口去。”季羡林指着陈实吩咐道。

“得令~”陈实撕下墙上的纸,身后一群学生准备跟着他去。

“好啦,你个老小孩,用得着这么多人去吗?去打架啊,给我,我带过去。”巴金笑道,这么多人再跑过去,对方再跑过来,就容易产生口角了,要有个尺度。

学生聚集在一起,又是怄气,很容易从文斗变成武斗了,集体武斗不是开玩笑的,那是大事件。

“同学们都去上课吧,都先回教室。”周培源也知道,这就图一乐,不要当真,真要当真了,那就麻烦了。

“我跟你去,我要贴在他们校门口。”季羡林较真了,凭什么你们说贴就贴啊,礼尚往来,大家来一个以文会友嘛。

巴金拗不过他,跟他去了水木大学去。

很快,破烂王解开千古绝对的事,就在燕京街头巷尾和各大高校传开了,破烂王陈实的知名度再次在燕京提升了。

居然还有报社刊登了陈实对对子的小幅度报道,毕竟此时的报刊杂志里都是燕京大学的老校友,他们可要抓住这机会宣传一波母校。

没了热闹看,学生们三三俩俩的进入校园。此时的燕京大学校门是一个普通的铁门,上面挂着“燕京大学”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

这四个字是1950年教员提的字,这也是他过去工作过的地方。

门口是一条安静的林荫路,两侧种满了梧桐树。路上不时有骑着“永久”或“凤凰”牌自行车的学生,这些都是燕京本地的。

初秋的燕园有一种独特的气息,空气中带着微凉的味道,脚下是铺满落叶的石板路。

陈实在人群中看到了拖着个行李箱的徐萌萌,她留着一头披肩发,穿着一件黑色的包臀连衣裙搭配一双白色运动鞋。

她的着装是人群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左手腕上戴着一块卡西欧电子表,1974年卡西欧就推出了电子表。

新奇,时尚,漂亮,这些词汇都聚集在了徐萌萌的身上。

其他学生大部分穿着蓝色绿色的中山装或者彩色格子衬衫,裤子基本都是松垮垮的灰色黑色裤子,鞋子基本都是小布鞋和塑料凉鞋。

徐萌萌的时尚,好像是几十年后的人穿越到了这时期一般,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燕京大学此时在读的学生有不少富哥富姐的,很多世家子弟也在这里上学。

他们的穿着也都十分的时尚和漂亮,尤其是女生那个水灵漂亮,这里的美女不少,燕京大学出美女是水木大学的意难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