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捡漏(2/2)
他们俩都知道怎么造假,所以先看是不是假的。
又看了看印章,确定这玩意是真的,文征明的【西苑诗册页】是文征明晚年的行草书作品。
陈实又用手电筒看了看,抬头问卖字帖的一名老者问道:“老先生准备卖多少钱?”
“三十行不行。”老人鼓足勇气说道。
三十元对于大部人都不算少了,因为除了上海和燕京外,大部分地方人均收入并不高,物价相对便宜。
这三十元是真的当钱用,陈实让老人签个字,确定字画卖给他,让赵甲田给老人三十。
他也不是什么都收的,很多人也看出来了,陈实收的大多是字画。
来西安不收字画收啥啊,这地方过去可是聚集历史长河中的天之骄子,他们的遗作才值钱,尤其唐宋时期的,那可值钱了。
文征明这幅字,未来价值就是近六千万。
青铜器和石器类值钱,陈实他们也不敢留啊,再说了,青铜器类和石器类值钱的是有价值的。
别被忽悠,什么青铜器和石器类都值钱,首先它得有价值。
收藏类只有一类最值钱,且一直价格走高的,那就是文化类相关的,其余的都不那么值钱。
字画当然是最值钱的一类了,列位~您记住了,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懂古玩,您只要跟他聊上几句,发现这人肚子里没啥文化,这就是个半吊子,压根不懂。
那些土夫子为啥发不了大财?因为大部分肚子里没货,盗个墓尽偷看起来贵重的金银玉器了,往往最值钱的,可能随手扔了,就是瞎鼓捣。
一字千金的字画书籍,他们可能压根不知道价值。
古玩市场最大的买家是文化人,记住这一点就行了。
马未都那是把史书翻遍了,他最值钱的都没展出来,能高价买的这些人都是有文化的。
就是物质层面无欲无求了,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
最上层那批人都是自认为有文化的,打小临摹王羲之的字,圈子内的人也都是打小临摹王羲之的字,谁突然得到一幅王羲之的真迹,那才值得炫耀和收藏,这叫懂行的人才懂得收藏。
就连明太祖朱元璋后期识字看书多了也开始文学创作了,可别说明太祖是个没文化人,否则他会和你翻脸。
《庐山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
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
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
天缘有份再来游。
您看看,人家也是能写出点东西的,虽然可能有人帮忙多次加工润色,但最起码可以看出他是想成为个文化人的。
天天玩核桃,玩珠子那类不是啥文玩懂行的人,都是随波逐流,装一波文化人。
骗的钱也都是骗这群人,如果您懂点书法和绘画,您照着名家的字画临摹再做旧,并且能说出这些来历和故事,去骗土老帽一骗一个准。
当然,这只是一说,您可千万别去这么做了。
真正懂行的,比如玩茶壶,人家要玩的是哪个名家的作品,先要确定这个,再玩,而不是瞎玩,没有故事性的不玩。
所以行家基本都倒腾文化周边,所谓的捡漏就是捡没文化的人漏,当初胡适就捡漏了一本甲戌本红楼,这本书只要出,就有红楼迷愿意花天价收。
陈实他们过来收的字画,也都是捡漏,此时大部分文化人都聚集燕京,所以在燕京想捡到大漏很难。
老一辈有文化的也都去世了,处于一个大部分人没啥文化的时期,这时候必定捡漏文化周边。
其他人也不敢明着来收,陈实这波就是明着收。
“这个您看看值几个钱?”一名老妇人拿着一幅字帖过来给陈实他们看。
陈实和李光富瞬间眼睛瞪大,控制表情,生怕被人看出来点什么。
此时的刘荣驹正站在昨天老瞎子站在的那块石头钱,身旁跟着他的那名穿着灰色长衫的老头突然开口说道:“这块地好啊,乃是刘先生您的福地啊。”
林主任一听傻眼了,怎么都看上这块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