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要不臣也发米粮?(1/2)

为什么这么呢!?

这就和古代将军的兵马配置有关系了。

在唐朝初期,是以府兵制度为主,下各州共有六百多折冲府,共计军卒八十余万。

六百多的折冲府由十六卫将军衙门专事下军马,分别为:左右卫、左右千牛卫等。

而掌管十六卫的自然就是李世民了,这样的军权划分相对来很零散,平时的时候李世民能够很好的控制十六卫将军。

当要出征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个问题,谁作为出征的帅来统领全军?

李世民也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选出一个将军作为行军大都督或者大总管,出征的时候来统领十六卫将军的部分。

但光有十六卫将军还不够,还得有人保障后勤,保证医疗,保证粮草补给,在应对敌饶时候还要有智囊,这就有了参军,军曹等官职。

而且大总管也是掌握全军的后勤补给,连军饷也是一层一层的往下发的。

除此外古代军队有一个不成为的规矩叫做认义父,认兄弟。

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派系问题。以及伤亡问题,先锋营往往伤亡比较大,如果能攀上关系做中锋就不同了。

除了比较着名吕布认义父外,唐朝的张亮有两百多个义子,义子多在军中,掌有实权,所以他后被李世民以谋逆之罪砍了。

这种关系在经历过生死之后,非常容易就形成某家军,不仅战力强,更是团结一致,在历史上有名的岳家军,杨家军等等。

但这对皇帝来意味着不容易控制,对此作为大将军的李世民有亲身体验,所以控制军队的办法有大多数时候有两个。

一个是从委派李家人为大总管掌控实权,所以多数的时候都是派李道宗,李靖等李家人作为大总管。

另外一个是控制军队后勤,这也是绝大多数帝王控制出征将军的手段。

但在这个手段在在府兵制下是没多大用处的,因为府兵不打仗的时候就是农民,就会从事耕种等生产,对后勤的依赖没那么大。

这种情况下,就诞生一个词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因为智囊有了,武将也有了,再加上几万的兵马,这个配置的大总管走在外面其实是可以自立为王的。

但如果将后勤转入银行那就那就不同了,以前普通士卒的俸禄抚恤都是上级发的,他们念的都是长官和大总管的情。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士卒能够接触的是他们的长官,忠诚的是他们的长官。

至于对于李世民的忠诚,少得可怜,甚至可能没有,如果长官造反,那他们其实无所谓,只要给钱反正做谁的兵不是兵呢。

而现在俸禄抚恤,那皇帝打进银行账户的,这不仅杜绝了将军要从中盘剥普通士卒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普通士卒虽然接触不到李世民,可李世民普通士卒发了俸禄。

若是这个时候造反,那普通士卒得考虑了,虽然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可跟着长官造反不仅要丢脑袋,账户的钱也绝对可能没了。

所以这个办法不仅极大提高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更是大大的提高了士卒对皇帝的忠诚。

作为皇帝,李世民当然知道控制军权是多么重要。

见状,他当即大喜道:“爱卿所言,甚好!”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是长抚胡须,面露微笑向着李世民恭喜道:“恭喜圣上又得一良策。”

李世民微微颔首,想起来什么,将用两百万贯搞垮世家银行的事,一五一十的和房玄龄道,随后问道。

“爱卿以为如何!可有什么办法凑足这两百万贯么!?”

try{ggauto();} catch(ex){}

房玄龄听完,思索了片刻,眉头微微皱道:“臣以为这个办法略有瑕疵。”

“哦!?”两人对视一眼,示意房玄龄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