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九边烽烟起(1/2)

“殿下,臣冤枉,冤枉啊~”朱至澍双膝跪行,嚎啕叫喊,眼泪鼻涕糊在一起。

太子嫌弃地后退了两步,左右亲卫立刻上前挡住了前蜀王。

朱至澍停下,叫道:“殿下,臣真是冤枉啊,全是范景文那厮构陷,臣无辜啊。”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朱慈烺淡漠地说道:“尔等宗室子,自当匡扶社稷,国朝风雨飘摇,福王之鉴不远,尔依旧贪鄙吝啬,被削王爵岂非罪有应得?”

“安境保民,朝廷之责,与我无干啊,且朝廷许秦王等军政大权,而依旧对蜀藩防备如贼,蜀藩凭什么出钱出力?”朱至澍叫道。

蠢货。

朱慈烺嫌弃地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开,道:“拟诏,朱至澍诅咒皇太子,削其王爵,其直系子孙皆贬为庶民,勒令改姓。”

朱至澍急怒交加,追着太子叫道:“我乃太祖血脉,你不能这样对我!”

没人搭理他。

出了宗人府,朱以海迎面而来。

“殿下,臣听闻蜀王……”

“已经削爵黜民。”朱慈烺打断了他。

朱以海一惊,道:“殿下,朱至澍只是一时口不择言,警戒教育即可,实不必如此啊。”

朱慈烺不耐烦地说道:“你若是想留在京师做大宗正,本宫不是不可以成全你。”

“臣失态,殿下恕罪。”朱以海秒怂。

留在京师做个有名无实的宗正有什么意思?去济南作威作福才是追求啊。

笼络蜀王以平息接受德王财产的舆论压力?

算了,跟这货不熟。

太子还没回到东宫,圣旨已经到了宗人府。

朱至澍不愿意接旨,宣旨的行人代贤民可不在乎,径直读了后,把圣旨扔了过去。

“不,此乃乱命矫诏,我要见陛下!”朱至澍叫道。

代贤民冷笑着说道:“来人,扒了此獠衣裳,撵出去,再奏告殿下,此獠诽谤之罪!”

朱至澍立刻不敢吭声了。

诅咒太子而不死是因为有爵位护身,如今只是白身,再口不择言,不用太子动手,随便一小吏就能让他求生不能。

见其默默捡起圣旨,代贤民越发不屑,道:“老实闭嘴,离开宗人府。”

朱至澍一愣,问道:“不要幽禁宗人府?”

“怎么,还想留在宗人府骗吃骗喝?”代贤民反问一句,又冷声道:“休想!官府一丝一缕一粥一饭,皆百姓膏血,岂是尔等贪鄙吝啬之辈可用?”

朱至澍行尸走肉一般出了宗人府,肚子里传出咕嘟一声响。

好饿。

身无分文,衣裳被抢走没有可典当物,是要饿死的节奏吗?

朱至澍转身冲了回去,把宗人府大门砸的砰砰响。

“我要进去,我要幽禁……”

“想的挺好!”代贤民冷笑一声,提着衣裳从侧门离开。

蜀王常服,材质上佳,又不会犯忌讳,典当个十几二十两没问题,就当是宣旨的辛苦费。

东宫里,太子正准备处理政务。

大部分奏疏由长史司处理,少部分紧要的或者长史司不能决断的,太子必须亲自处理。

还没喝口茶,就看到了放在最上面的桂王奏疏。

一句话:咱也要军政大权。

谁还不想作威作福呢?

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万历帝第七子,于天启七年就藩衡州。

衡州位于湘南中心,经济发达,东接江西,位置相当紧要,若是许桂王军政大权而其图谋不轨,危害更甚于宁王造反。

这个时候的大明可没有王阳明,更没有平叛的兵力与物力。

授北地诸王军政大权,是因为要放弃北方,给南方诸王权力,怕是要先来一场七王之乱。

朱慈烺第一时间就要否决,并降旨训斥,但是想到朱至澍的不服,太子改变了主意。

“改封甘州,授军政大权。”

朱慈烺批了奏疏,想了下,又取过纸写到:“朱常洵,非嫡非长,皇子时罔顾长幼伦序,擅争国本,毫无恭顺。

及封,贪鄙成性,敛财无度,朝野无不怨怼,非贤也。

时秦中流贼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间藉藉,犹自闭阁饮醇酒亵美人,不发一帑以济民,不仁不义。

流寇兵临城下,情势危如累卵,臣民请济粮饷以御,九牛不舍一毛,终至身死国灭,不可谓智。

兄弟君臣,三纲大败,仁义礼智信,五常不存,岂配为王乎?

诏令,追夺朱常洵王爵并谥号,除福国,福藩所属皆除宗籍。”

朱慈烺放下笔看了一遍,确认意思基本到位后递给书记李膺品,道:“修饰一下,明诏发出。”

李膺品接过看了,道:“殿下,此诏发出,再有藩国被破,怕是有亲王投贼虏。”

潜逃出去也是削爵除国,若是贼虏给出好待遇,还不如投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