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英灵永在,永镇山河。(2/2)

百姓们不敢靠近,只敢远远看着。

说完以后他叩首再拜。

这种事情就和哪里赚钱,立马就是无数人趋之若鹜一样。

左边是四个字:英灵永在。

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要么是老妇带着孙子,要么是妻子带着儿女,他们手捧鲜花,到这里放下,说上几句话,然后离开。

每日都是这样,可能来的人不一样,但没有哪一天是鲜花不更新的。

这也是‘丈夫期报主,看取宝刀雄’这句简单的诗词在京中广为传播的原因,诗词这类文艺作品都是看社会氛围的,它本身不会发光,是人们的广泛共鸣让它发光。

这一趟他是为了纪念自己当初的好友。

就在碑下,在所有人的眼前,皇帝下旨斩头!

杨一清越来越明白了,天子是又要文治、又要武功,文治方面自然是百业兴旺,武功则仍不止于目前的疆界,这其中的纽带就是先前提到的产业二字。

刑部和大理寺经过仔细查证,抓到了三个欺辱烈士家中老幼的恶徒。

本来这帮家伙也没那个耐性去读书。

“是。”

那日仪式之后,仍然会有人时不时的来到这里。

大明百年来的以文抑武,似乎已经不存在了。

朱厚照对这两次的祭祀仪式很看重,祭祖不必说,纪念烈士他同样要求在京大小官员全部到场,并在仪式之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一条杀头之罪:

从今往后,凡辱没烈士者,斩!

且光说是没有用的。

天子此事行的方正,虽然营造石碑费了不少钱财,不过能让那么多人在此心怀忧思,也算是一桩功德事。

这三人,一为屠夫,一为举人,一为盗贼,他们所犯的具体罪行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不过有一天有些特别,因为烈士碑前来了一队人马,轿子光鲜亮丽,一看就不是寻常之人。

杨一清无比虔诚,他在碑前自言自语的说:“左兄为国殒命,幸得圣天子在朝,有此碑,望左兄能在九泉之下含笑。”

杨一清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到这里他不该继续坐轿,所以每一层阶梯都是他自己爬上去的,边上只有他的儿子杨质庵扶着他。

皇帝身穿冕服,在他之下众臣依次排列,场面恢弘,气氛严肃,斩了这三个脑袋以后,天子宣布道:“今日,朕以此鲜血祭奠战死的将士,告慰他们的灵魂!竖匾!”

“在下已经命人试制了棉布,在内陆虽说商业氛围不浓,不过几个大城仍然有一定需求,再者,在下以为能否向陛下申请,将棉布列在此次西域贸易使团的外销物品之中,试一下。”

而这里终将成为这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

“阁老,回府还是去内阁?”

是的,天子已经在筹备向西域派遣两路人马。一路是修筑、扩建城池的人,那里要进行汉化建设,语言是一方面,其实建筑也体现了一种文化,所以周尚文很缺这种人。

另外,天子要向西域派遣贸易使团,将大明的茶叶、丝绸都带过去,想办法换回西域的战马。

商路通了,那就做生意,各取所需,商路不通,周尚文再他妈给老子打。

杨一清听了几句,随后说:“要不要请平海伯也在南洋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