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一醉(2/2)

王夫人笑道:“常言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老爷克己慎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三十余年,正是拜相封侯荣光万丈之时,没想到只因妾身教子无方,事了、事了,把老脸都丢了。要是不借醉酒推卸责任,岂不要跑去扬州痛打勇儿一顿才能解气。还是喝醉了好。”

徐大人笑道:“夫人真是醉了。教导孩子,一向是为夫在做,哪怪得到夫人。”给酒杯斟满,两个酒杯一碰,“感谢夫人三十年陪伴不得寂寞,感谢夫人为我徐家开枝散叶,感谢夫人在外事上始终夫唱妇随,为夫敬夫人一个,先干为敬。”一口尽饮杯中酒。

王夫人喝下酒水,想着言多失态,叫来仆人收拾桌面,被丈夫搀扶着回房休息去了。

徐嫣儿写好书信,叫湘竹送往湘琴家,卧床便睡。湘竹将书信送到湘琴手中,告知书信是带往河州颜如心小姐的。湘琴礼送湘竹离开,将书信交与冠英。

try{ggauto();} catch(ex){}

冠英装好书信,翌日拜别白谷夫妇,同方龙、高虎起程赶往河州。过得潼关寒风袭来,天空下起了大雪,因道路陌生且难行,路上耽误了不少日程,抵达河州已近年终。因知姜山身兼河州郡守,便径往郡守府求见,呈上拜帖,半盏茶的功夫不到,就见姜山带着陈新喜迎出来。

陈新上前给三兄弟送上拥抱,姜山让府兵牵走马匹,喜迎三人入府。温上美酒,泡上热茶,围炉而坐驱寒取暖来。

颜如心听闻来客是冠英兄弟几个,欢喜不已,同秀儿出书房来到火房相见。冠英三人见颜如心肚子微凸,连忙起身问礼,送上恭贺。颜如心被姜山搀扶着坐于一旁,顺便用姜山喝的那杯茶礼敬冠英三兄弟一个,以示感谢与欢迎。

冠英依颜如心所问,将所知道的一一道来。颜如心得知父母奶奶身体安好、弟弟任职江陵府、表姐与刘文心顺利成婚、表妹与誉王已结亲、大表哥又有惊无险,乐得合不拢嘴,思乡之情不自觉的消减了好几分。

姜山同妻子一起看过岳母与徐嫣儿寄来的书信,问冠英、方龙、高虎三人,是愿意当骑兵,还是愿意当步兵。见三人对何为骑兵何为步兵没什么认识,便告知三人,以他们过往的功劳,当骑兵可做十夫长,当步兵可做百夫长。

高虎说:“离开襄阳时,大哥叫我们仨一切听二哥的。离开京城时,二哥叫我们仨一切听姜将军的。听大哥的话,就得听二哥的,听二哥的话,就得听将军的。我们兄弟仨既要听大哥的话,又要听二哥的话,自然是听将军的。”接而拱手一礼,“有请将军为我兄弟仨选一个。”

颜如心、秀儿还真没想到,外表看起来憨憨实实的高虎,嘴里竟然能说出这么一番油腔滑调的话儿来,听着听着就笑出了声,引得姜山、陈新不也欢笑不已。

姜山让陈新代他敬了兄弟仨一杯酒,笑着说:“我真心的希望兄弟仨加入骑兵营。不过有话就得说在前头,不管是当骑兵还是当步兵,勤于训练不能喊累叫苦,一视同仁没有特殊照顾,令行禁止必须时刻做到。”

冠英回话来:“将军放心,我们兄弟一张苦命,吃苦耐劳习以为常。人人皆靠真本事说话,我兄弟若需要特殊照顾,岂不是挂着招牌说自己不如他人。再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若不能做到令行禁止,我兄弟岂不是做了将军也难以服众。”

颜如心一旁笑道:“冠英兄弟真是当兵的好料。”方龙、高虎齐声说:“将军夫人,我们也是当兵的好料。”颜如心笑道:“是,是,你们都是当兵的好料。”

姜山起身说:“那兄弟仨休息两天,就随陈新前往军营报到,从此跻身军旅,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一生永不言弃。”

冠英三人行之以军礼,齐声说:“诺!”姜山让陈新安排三人的住处,说晚上喝个痛快。冠英三人话别姜山夫妇,随陈新离开。

姜山陪颜如心回书房,找去陈亮住处,与陈亮、夏衍、余清围炉而坐,说起徐仁枫被罢相之事。夏衍说以他对皇帝的了解,徐仁枫被罢相,绝非誉王与徐家结亲之故,该是因为打造骑兵这事。徐清觉得夏衍想的在理。

陈亮虽有才,却因一身白衣,不知掌权者是何心里,一时难以理解。姜山虽有他师父可以为鉴,也因经历有限,懵懵懂懂难以想的通透,让夏衍详尽讲来。

夏衍认为,君王最忌讳的是文武相得益彰有机会串通一气,在朝可左右国政,在外可拥兵一方。因颜如心之故,徐仁枫与姜山已是名副其实的亲人,就算两人毫无私欲一心为国,在皇帝看来,提前预防好过假想成真。

陈亮问:“这么看来,打造骑兵这事,陛下是真心认可的了?”夏衍说:“皇帝要是不认可,应该不会派程之焕入川,也不会调白谷入京佐助张守城,更不会在这个时候罢免徐仁枫的相位。”陈亮问:“那依夏老看,杨怀宁大人为相,于我们练兵有利还是有弊?”

夏衍说:“我所认识的杨怀宁,为人处事从无有愧于心,只要是于国有利的大事,就算不锦上添花,也绝不会佛头着粪,无需担心他。你们该引起重视的,是让陛下对这里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只挂念不忧心。”

姜山静思片刻,说:“就依二伯之言,三两个月如实汇报一次。”转而起身,郑重其事地说,“为了将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做实来,从明日起,由陈大哥负责操练兵马与网罗人才,由二伯负责筹集钱粮物资与购买战马,由余老负责制作骑兵所需要的全套装备,例如铠甲弓弩、马鞍马镫、长短兵器等,力求精益求精。”

陈亮、余清、夏衍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