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羞愧(1/2)

襄王回到东宫,给太子、太子妃请了安,见太子脸色似有异样,问道:“大哥,是有什么事发生吗?”

太子说:“凤儿他爹派人送信来说,姜山昨晚被京兆府的衙差误认作盗贼,在府衙大牢受了一顿皮肉之苦。”

襄王惊奇道:“怎有这等事!”太子妃道:“人是我爹爹亲自去牢房接走的。”襄王道:“这可奇了怪了!”

太子问:“有何奇怪之处?”襄王说:“城门守将邱明志那般盛气凌人,都没能拿姜山怎么样,区区几个不入流的衙差,按道理说应该对付得来。”太子问:“六弟是说他姜山有意受这皮肉之苦?”

襄王说:“大有可能,就是不知道他这么做图什么。”太子妃说:“书里不是说,周瑜痛打黄盖乃苦肉计,意在对曹军不利。”襄王微笑道:“听大嫂这么一提,还真像那么回事。”

太子说:“可他姜山与吴纯正素不相识,毫无私仇私怨,那里用得着这般储心积累来。”襄王道:“若真是为了对付吴纯正,该是趁着京畿的权贵去的。”太子说:“你俩不是说他姜山心胸宽广吗,岂有正主不找,迁怒他人之理。”

襄王道:“大哥说的是,为私,他姜山不该这么做。若是为功,要对付京畿的权贵,先对付京兆府尹吴纯正,就是棋高一着了。”太子妃道:“这话怎么说?”襄王说:“京畿之地归京兆府管,生活在京畿的权贵做了什么违法之事,吴纯正身为京兆府尹,最清楚不过。”

太子说:“可吴纯正位高权重,又有老三(宁王)背后可依仗,姜山仅凭这顿皮肉之苦,怕是不能逼他就范。”襄王笑道:“大哥,用不着相逼,借机拿他下马就是了。”太子真没往这方面想过,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自觉站起身来,说:“想拿他下马?”

襄王说:“大哥,我在荆湖与姜山也相处了些时日,众人眼中的姜山做事从来先公后私,这次这般不计个人安危豁出去,意在拿下吴纯正自不言而喻。”

太子道:“那依六弟看,他想拿下吴纯正是为了什么?”襄王说:“叛乱已平,大夏国要想长治久安,接下来该做什么,想必大哥最清楚。”太子说:“整顿吏治刻不容缓。”

襄王说:“整顿吏治,若能从京畿开始,定能起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功效。”太子妃道:“可坏人借机藏起来,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太子道:“凤儿,朝廷吏治积弊太久太深,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清除,得循序渐进慢慢来。”

太子妃说:“可姜山一个武人,又年纪轻轻,怕是想不了这般长远。”太子笑道:“凤儿,姜山轻易戡平了荆湖叛乱,他身边想必不缺饱学有识之士。只要他有心为国为民干事情,听得来他人的谋略,言听计从就行。”襄王道:“大哥说的没错,在荆湖剿匪时,确实有三位饱学有识之士帮他出谋划策。”

太子道:“六弟,整顿吏治刻不容缓,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刚才说的那三位饱学有识之士,若真有心为官,不妨一一举荐来为国效力,也算他们报国有门。”

襄王说:“回大哥话,那三位饱学之士,一位叫刘文心,一位叫甘兴,一位叫陈亮。刘文心是荆湖剿匪大军的军师,甘老先生暂代澧阳县令,至于陈亮......”太子问:“陈亮怎样?”襄王说:“陈亮虽才华满腹,却因受到原岳州知州乌桓、澧州知州钱景明等恶人的无情摧残,相貌已甚为丑陋,怕是不便入仕为官了。”

太子甚觉可惜,问襄王可知乌桓、钱景明之徒为何要坑害陈亮。

襄王说:“听陈亮的好友刘文心说,陈亮几年前进京赶考,四哥、五哥他们知他才华横溢,想招揽到门下,陈亮不肯,乌桓、钱景明之徒便将陈亮打入了岳州大牢,肆意虐待。”

太子问襄王,老四、老五可知晓此事?

襄王说,陈亮被关在岳州大牢有六、七年之久,被折磨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要说四哥、五哥他们不知晓此事,怕是说不过去。

太子妃道:“狠毒如此,与恶魔无异。”

襄王道:“谁说不是。我当时听闻此事,心头羞愧至极,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躲起来。”

太子说:“既是皇家人做的恶,我等兄弟有义务弥补过失,起码得保证他陈亮后半生不挨饿受冻。六弟可知他现居何处?”

襄王道:“在来京的路上。”太子妃问:“他是来京城伸冤的吗?”襄王叹息道:“一个地方官他都斗不过,又何来跟皇子相斗。”

太子问:“那他来京城做什么?”襄王说:“姜山帮他治好了一身伤,他为报答其恩情,说是要在有用之年为姜山鞍前马后。”太子妃道:“这样也好。想姜山此人有情有义,绝不会亏待于他,殿下可免了为其烦忧。”

try{ggauto();} catch(ex){}

襄王道:“大嫂说的极是。”太子说:“六弟,等他到了京都,记得请他来吃顿便饭,我俩兄弟也好当面说声对不起。”襄王道:“谨遵大哥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